•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行业| 正文内容

    原创报告 | 解析水泥相关经济指标,思考未来

    温馨提示:本文缺失图表,可关注“水泥地理”微信公众号查看完整原文。

    水泥利润和需求有必然联系,但和供需关系更为直接。水泥销售端,水泥价格的高低是衡量市场好坏的依据;水泥生产端,煤炭价格的高低决定了生产成本的差异。
    本文从水泥产量和利润的关系,水泥、煤炭价格间的关系,水泥不同时期 —— 上升期、高峰期、下行期的演变,揭示区域水泥市场的变化。
    一、 水泥产量、增速,利润、吨水泥利润
    将2008~2022年水泥发展进程分为3个阶段(阶段采用年均值)进行分析:
    2008~2011,水泥市场上行期,利润走高。
    2012~2021,水泥市场高峰期,其中2018~2021年期间,是利润最好时期。
    2022~2023,水泥下行期,也是利润低迷期。

    1. 2008~2011,市场上升期
    全国(下同)水泥产量两位数增长,平均年增速11.5%,年均产量17.6亿吨,吨水泥利润26.9元。
    2. 2012~2021,历经10年,市场高峰期(也称平台期)
    水泥产量高位窄幅波动,平均年增速1.3%,产量23.5亿吨,吨水泥利润46.6元,其中:
    2012~2015,期间水泥产量平均增速3.1%,较2008~2011年下滑8个百分点之多;年度平均产量23.7亿吨,较前提升6.1亿吨;吨水泥利润26.7元,持平前期。2014年水泥产量达到峰值24.9亿吨,2015年水泥产量大幅下滑,23.6亿吨,较上年同期下滑5.2%,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降幅,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度负增长。吨水泥利润14元/吨,为2008年以来最低。
    2016~2017,市场倒逼,大集团间进行重组,两大央企中国建材、中材集团合并,北方两大巨头金隅重组冀东,进行区域市场大规模整合,集中度提升。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积极推动错峰生产。需求持平前期,利润大幅提升。
    2018~2021年,水泥需求在高位维持稳定,年产量在高位窄幅波动。国家供给端改革,环保政策直接影响水泥供需关系,行业利润创历史最好时期,历经4年之久,2019年吨水泥利润高达80.1元。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房地产相关产业链不同程度受压,水泥产量由上半年两位数增长,年末下滑到负增长,市场冷热变数骤然显现。
    3. 2022~2023,市场进入下行期
    2022年承接上年走势,水泥产量下滑10.8%,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降幅,并呈全区域下降,2022年是市场需求转折年。
    2023年水泥产量持平2022年,利润大幅下滑,预计全年360亿元左右,较上年下降48%,吨水泥利润16.7元,仅高于2008年以来,2015年14.0元水平。

    二、 水泥、煤炭价格
    煤炭价格直接影响水泥制造成本,水泥价格又关系到企业利润。

    1. 2008~2011,市场上升期
    水泥、煤炭价格同步上涨。
    2. 2012~2021,历经10年,市场高峰期(也称平台期)
    2012~2015,期间水泥总量上升,增速放缓。水泥价格先行回落,较前期下降11.9%,但低于煤炭22.9%下降幅度,煤炭、水泥价格比1.66:1.00,低于前期,水泥制造成本降低。
    2016~2017,在水泥持平前提下,水泥、煤炭价格稳定,维持在前期水平
    2018~2021,水泥供给端改革,实施错峰生产到位,价格大幅上扬,2018~2020年,煤炭水泥价格比连续3年回落至1.40:1.00,创历史最好记录。2021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80.3%,水泥仅上调6.6%,煤炭、水泥价格比飙升至2.29:1.00。
    2021,市场出现重大变数,为后期市场埋下隐患。一是,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大幅回落,直接拖累水泥市场,造成市场旺季不旺,水泥价格大幅走低;二是,煤炭价格5、10月两次大幅上调,从4月760元/吨涨到10月2,100元/吨(拉升2.8倍),一度摸高至2,590元/吨。反观水泥价格,从430元/吨涨到元/吨560元/吨(拉升1.3倍),价格倒挂,形成巨大反差。2021年煤炭、水泥价格比创历史最高。水泥需求下降、制造成本增加,水泥市场运营受到挑战。
    3. 2022~2023,市场进入下行期
    2022,煤炭价格继续上涨,水泥价格不涨反跌,煤炭、水泥价格比高达2.97:1.00,再创历史新高。
    2023,煤炭、水泥价格同步下降,煤炭跌势大于水泥,煤炭、水泥价格比高达2.77:1.00,历史第2高位
    2022、2023年水泥需求为2012年以来最低,煤炭价格为历史最高。水泥价格齐平2013年,2013年煤炭、水泥价格比高达1.69:1.00,时隔10年,2023年煤炭、水泥价格比高达2.77:1.00。水泥腹背受敌,面临需求、供给两端压力。

    三、 水泥需求进入下行期
    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24.9亿吨,创历史新高,期间南北市场分化。
    北方,2013年产量9.5亿吨,历史峰值,后一路走低,2018年产量6.4亿吨,较2013年下跌32.5%,后在低位窄幅运行。
    南方,水泥产量一路走高至2019年,16.2亿吨,创历史新高,。
    2022年南北地区水泥产量同步大幅下跌,较上年下跌11.2%、10.0%。

    全国地域幅员辽阔,地区水泥产量规模、发展速度相差很大。
    北方地区,2022年水泥产量较最高年度2013年9.5亿吨产量下跌28.3%,先期进入市场下行期。东北下跌幅度最大,49.0%;西北最小24.2%。北方三地,泛华北(含华北、鲁豫地区)、东北、西北先期在2014年前进入市场下行期。
    南方地区,2022年水泥产量较最高年度2019年产量下跌11.5%,处于市场高峰期下限位置。但出现地区分化。华东地区长三角、闽赣表现最强,较水泥产量最高年度下跌低于10%,仍在市场高峰期。中南地区两广、两湖分别下跌12.5%、11.7%,处于市场高峰期和下行期过度之间。西南地区,2020年为水泥产量最高年度,不出两年,急剧下跌23.1%,快速步入市场下行期。云贵跌幅更大,较2019年下跌32.5%,下跌幅度超过北方地区,时间仅3年,跌幅快、幅度深,排在东北之后,其他地区之前。西南的产量规模大,对全局影响大。

    具体到省市区,差别更大。市场需求最好地区集中在东南地区,最差地区在东北部地区。
    福建、浙江、安徽、湖北,水泥产量最高年度都为2021年,2022年水泥产量较上年产量下跌在7%以内,仍处于市场高峰期。
    四川、广东、山西、江西、广西,较最高年度下跌15%以内。四川、广东是水泥产量大省,处在市场高峰期的下限。山西、江西、广西正在步入市场下行期通道,能否再度反弹回归市场高峰期?
    湖南、甘肃、山东12个省市区下跌在15~30%之间,地区分布分散,既有产量大省,又有产量小区;既有沿海地区,又有内陆、边疆地区,情况比较复杂。新疆、西藏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仍有发展空间,西藏的产量规模基数小,市场弹性空间大。山东、江苏是水泥产量大省,曾有多年保持全国水泥产量第一位置,已缓步进入市场下行期。
    河南、辽宁、贵州六省下跌幅度30~50%之间,较深度下跌。贵州,5年下跌43.4%,创下了最快下跌速度。河南是产量大省,有全国前3纪录,是产量大省中下跌幅度最大的省份。
    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下跌幅度超过了50%以上,黑龙江、吉林地处东北,北京、上海是直辖市,水泥产业退出地区,为大势所趋。

    四、 水泥需求预测
    进入21世纪,中国水泥工业借国家经济发展大势,抓住时代机遇,与世界水泥工业接轨,进行结构调整,快速发展。
    市场上行期: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淘汰落后产能,组建跨区域大集团。
    市场高峰期:进行区域市场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错峰生产改善区域市场水泥供需关系,获取效益,利润回归。
    市场下行期:稳增长、去产能、绿色低碳、数智化转型是主线。深化区域整合、进一步提高集中度是抓手。
    2022~2030年,水泥需求是下行趋势,行业有共识。
    预测1;偏乐观,2025年,20.0亿吨,2030年18.0亿吨。平均年增速下降1.9%,年均水泥产量下降4,950万吨。
    预测2;偏悲观,2025年,18.2亿吨,2030年14.1亿吨。平均年增速下降4.2%,年均水泥产量下降8,900万吨。

    最高产量为峰值,峰值前后以±12%为界,为市场高峰期,高峰期前是爬坡上行期,高峰期后是下坡下行期
    水泥是强周期行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市场上行、高峰、下行期。我国不同地区周期不同,表现不一。经济发达国家使用建筑材料和国内有差异,多用钢结构、木结构,且国土面积大部相当于我国一个省面积。
    英国,市场高峰期1967~1974年,1973年为峰值,历时87年。1976年较1973年下降21.0%,年均下降7.0%。

    德国,市场高峰期1970~1980年,1972年为峰值,经历两个波段。历时11年,高峰期和英、法两国重叠。

    日本,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出现经济泡沫,高峰平台期1991~1997年,1991年为峰值,历时7年。

    中国台湾,高峰平台期1998~2004年,1999年为峰值,历时6年。

    中国国情和欧美发达国家不一,加之区域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一。既有类似情况,又存在差异。尤其中国高铁、高速公路的发展,水泥用量加大,延长了水泥高峰期。本文选择国内有代表性地区,进行参照分析。
    进入21世纪,南北方同步一路走高。北方市场2011年进入市场高峰期,2013年见顶,率先进入市场下行期,高峰期为2011~2016年。东北高峰期为2011~2014年,仅4年。南方2013年进入市场高峰期,2019年见顶,至今仍处于高峰期下限边界。

    北方,(含华北、东北、西北、山东、河南)市场高峰期2011~2016年,2013年为峰值。历时6年,2018年较2013年下降32.5%,年均下降10.9%。尽管后期产量又有上调,但未达到高峰期水平。

    东北,市场高峰期2011~2014年,2013年为峰值。历时短短4年,2018年较2013年下降50.4%,年均下降10.1%。尽管后期产量又出现上调,是在低位运行。东北市场下行早于全国其他地区,下跌幅度也大于其他地区。从图形上可以看出是急跌地区,下降幅度大,且高峰期短,具有明显差市场特征。

    南方,(华东、中南、西南,未含山东、河南)市场高峰期从2013年至今,2019年为峰值。已经历10年。2022年水泥产量大幅下降10.0%,处于高峰期与下行期之间,走平、走低皆有可能,峰回路转,再走出第二波行情,有难度!
    南方市场高峰期周期长,产量规模大,持续走高,和北方市场形成泾渭分明。2022年市场的最大看点,就是南方市场出现分化,增添市场变数。

    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市场高峰期从2012年至今,仍在延续。2014年为峰值。高峰期历时长达11年。2022年水泥产量较上年下降6.0%,大大低于地区全国其他地区,水泥需求仍然保持在高位运行,是全国最好市场,特征非常明显。

    两广,(广东、广西)市场高峰期2015~2022年,2020年为峰值。高峰期历时8年,表现非常强劲,是全国最好市场。2022年水泥产量下降10.1%,一下子将市场拖向高峰期下限位置。更为严重问题,由于前期需求大大好于全国,投资意愿倍增,近两年新增产能集中规模投放,需求、供给形成剪刀差,大大恶化市场供需关系,对原有区域的布局、集中度形成巨大挑战。
    全国熟料产能前8 企业集团,有6家云集此地。西江是继长江最大水路物流系统。西江沿线陡增产能都是瞄准珠三角市场。最具规模成本生产基地叠加廉价便利水路物流和终端市场容量形成针锋相对矛盾,加大了对正在下行市场的冲击。如何破解这一矛盾,需要两广两地企业找到”公约数”。今年5~10月水泥价格直落188元/吨,已给出结果,如何破解。

    西南,市场高峰期2014~2021年,2020年为峰值。高峰期历时8年。2020年较2011年增长47.4%,平均年增长5.2%。2022年水泥产量较2020年深跌23.1%,从市场高峰期迅速滑入市场下行期。
    西南是十二五、十三五(2011~2020)期间全国需求最旺市场,市场一路走高,2020年达到峰值,2022年较2020年深跌23.1%,大有紧步东北后尘之势。西南体量较大,水泥产量占到全国总量17%,如此快速下滑,对全局有较大影响。

    贵州,市场高峰期2015~2020年,2017年为峰值。高峰期跨越6年。2017年较2012年增长86.2%,平均年增长17.2%。2022年水泥产量较2017年深跌43.4%,年均年下跌8.7%。贵州省的周期弧线开创了南方市场急涨急跌先例,引发市场担忧。

    “十二五”期间,北方市场的水泥需求陆续见顶回落,其中东北降幅最快(截至2022年较高点回落49%,下同),是北方市场需求下行焦点区域。10年后的“十四五”,南方区域也正面临下行期的开启,区域出现分化:华东区域仍处于市场高峰期(较高点2021年回落9.3%),两广开启下行通道(较高点2020年回落12.5%),西南则按下加速下行键(较高点2020年回落23.1%),颇有步东北后尘的之势。
    在需求面进入普遍下行之时,继续依靠错峰生产来对冲需求下滑,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行业有去产能共识,但从共识形成到措施落地需要时间,目前困难在于难以对症下药。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水泥工业落后产能淘汰、新型干法发展,也是经历了几多波折,最后在方方面面的努力下,政府、行业、企业终于形成一致共识:新型干法水泥是代表与世界水泥工业接轨的先进生产工艺,其他工艺都是落后产能,需要限期淘汰,政府通过补贴给予鼓励和支持。
    20世纪初,水泥市场有需求增长空间,供给端有落后产能淘汰空间,两个空间叠加,中国水泥工业去产能任务完成相当圆满。回到当前,需求端不但没有增长空间,反而有持续下行可能。北方水泥市场过去几年经历已经验证了这一过程。如今落后工艺已经不复存在,对于如何去产能,市场上有不同的声音。按照生产线规模的大小划分,按照实际产能/设计产能划分,或者按能耗/环保指标划分,鉴别产能的去留。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
    然而,需求下行似乎没有给行业分歧留有太多辩论时间,三年窗口期不再,2022年市场需求来了个”大撒把”,多年应对市场供需变化的灵丹妙药 —— 错峰生产效果降低或者”失灵”。2023年,为了应对市场疲软,最简单朴素的市场去产能似乎应运而生:守住自家门口,低价拦截外来水泥进入。
    五、 思考
    问题1:2023年水泥价格进一步下行,根据我们测算,全年行业总体的利润规模可能下降40%左右。1~10月水泥产量同比下降 1.1%,降幅呈现逐月扩大态势,需求不足肯定是重要的矛盾之一。2024年市场,需求能否改善,仍有较多变量。行业供需矛盾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需求持平于2023年,行业盈利能否有明显改善?
    问题2:2023年煤炭价格下行,为行业降本起到一定作用?如何评价煤炭价格下行对行业效益的作用?2024年煤炭价格会有如何表现?
    问题3:2022~2023年,错峰生产没有发挥理想效果。供需关系的恶化,是“去产量”难以见效的原因。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现状,行业有没有新的举措?
    问题4:2023年以来,保住份额底线,似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共识。尤其对于物流相对更为开放的市场,保住本地份额,减少外来冲击的决心越来越强。2024年这一情况是否还会延续?
    问题5:随着盈利和需求见顶的回落,行业心态发生变化,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发展战略也在随之变化和修正。产能退出和大规模重组的情况会否会在未来两、三年出现?
    问题6:政府将研究水泥行业碳交易纳入到了2023~2024年建材行业稳增长的重点工作之中,如何看待碳交易对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整合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水泥地理]
    打印 | 标签: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