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毅跑水泥
水泥地理CEO |
|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一样、水泥节奏也不一样,特别是近年来水泥政策、市场不断变化,大企业集团迅速形成,一年的成长相当于此前几年的成长,如何把握市场和企业,把共性的规律和个性的特点反映出来?
通过多年对数据和资料的跟踪、分析,抓住水泥发展的进程,将“静态数据”+“动态调研”有机组合起来持续跟踪,通过网络媒介展示给读者,还原最真实的中国水泥工业和企业发展历程和精髓。
足迹:全国30个省市区,上千家企业,历时10年,行程20万公里。而这种足迹将还在继续推进以记录这一进程。
|
点击地图上省份查看详细内容
京津冀
山西
赣鄂湘
辽宁
福建
江西
长三角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宁甘蒙
青海
新疆
河北
东北
京津冀水泥:乘风破浪会有时
- 2013.12.12
- 京津冀市场的曲折回转只是表面现象,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2010年后(特别是38号文发布后)产能大幅增长的最大收益者是众多中小型企业,冀东、金隅却受到以往从未有过的强劲挑战。
京津冀二次调研:水泥新生之路
- 2012.4.26~6.10
- 相较于两年之前,京津冀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需求放缓、产能释放带来的供需关系压力,水泥流向反压;冀东、金隅在持续扩展市场影响力,但区域内除原有的浅野、冀中能源、曲寨外,也涌现出更多的新增企业。
京津冀:双寡头 “正和博弈”
- 2009.11.23~2010.04.17
- 历时18天,走访了65家水泥及相关单位,其中驱车造访了唐山玉田县、石家庄鹿泉市等小水泥“窝”,对京津冀市场的巨大成长性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对与此伴生的“熟料、粉磨产能双急剧膨胀”有所担忧。
福建:“海西”水泥发展悖论
- 2010.07.16~07.30
- 对自建自产和外运入闽这两种不同方式之间的衡量,追根究底是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这个长久以来就存在的难以抉择的矛盾,这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市场问题、产业的问题,而是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统筹规划中的问题。
河南:水泥“神话”不再
- 2009.04.04~04.10
- 对河南10个城市的水泥市场进行了大范围调研,走访了23家水泥企业。河南省水泥市场曾一度被视为水泥市场“神话”——连续的“高产量+高利润”,大量产能投产已势在必然,“神话”的逐渐破灭似乎已可预见。
赣鄂湘地区调研
- 2014.05.28~05.30
- 年初,行业对2014年市场很乐观,但市场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由于上半年资金紧张、房地产、重点项目开工率低和雨水过多造成了市场下行。但受国家“微刺激”等政策,仍看好全年市场。
湖南:水泥巨头论“围棋”
- 2010.05.14~05.28
- 遍布湖南14个州市,走访46家单位。湖南是全国水泥工业快速发展的缩影,将在其他地方5~10年甚至更长时间要完成的过程,在3年多时间内就实现了,也出现了其他地区曾经出现的问题,甚至表现得更为明显。
湖北:大区域市场整合时代
- 2014.3.21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泥流向走高不走低”的道理,这也反映了市场秩序与市场竞争的矛盾,以及区域间的市场差别。大区域之间市场整合愈发摆在先行市场整合者的面前,大企业间整合市场的过程正在到来。
重庆:期待水泥市场新格局
- 2011.04.07~04.10
- 各路水泥大军集结,从水路、陆路或双向夹攻,但又都不具明显的规模优势,在小小的重庆这个“棋盘”中,企业间布点重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市场期待大手笔的整合。
四川:新四川,新水泥
- 2009.11.07~11.19
- 走访四川及周边交界的重庆、云南三省市,共17个州市,44家企业。处于上升期的四川经济为水泥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依托,新上水泥项目积极性高涨,面对现实的利益驱动和历史大机遇,企业的投资行为也无可厚非。
陕西:这边风景无限
- 2009.06.01~06.07
- 历时7天,走访了陕西的7个地区,访问调研了21家企业,两次穿过秦岭山脉。通过淘汰市场上落后的、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留存优势企业,重新实现区域内供需平衡格局,延续产业的长远发展与进步。
宁夏及周边内蒙古、甘肃调研
- 2011.07.15~07.21,07.27~07.28
- 宁夏是一个小区域市场,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而周边的陕西、甘肃和它紧密相连,三省区域相连,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本次调研走访了宁夏全境与宁夏市场紧密相关的临界的内蒙古、甘肃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