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行业| 正文内容

    李叶青:数字化的转型是华新水泥核心发展动力之一

    温馨提示:本文缺失图表,可关注“水泥地理”微信公众号查看完整原文。

    11月20日,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叶青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以《数字化转型加速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主旨发言。

    华新水泥是1907年建立的一家企业,已有116年历史。李叶青表示,在过去这十多年当中,在国际化的发展当中,无论是产业链技术还是数字化运营,华新水泥都自主和国内优秀龙头企业一起发展壮大,变成了一个现代新型工业化企业。
    “过去20年,水泥产能增长了40倍,营业收入增长了80倍,华新水泥的资产和利润都获得大幅度增长。”李叶青强调,在增长的过程当中,自主创新和自主结合绿色发展和数字化的转型是华新水泥核心的发展动力。
    华新水泥做了三个重要实践。首先,是水泥绿色低碳转型。水泥材料生产行业是全球工业化当中排放量第三大的行业,李叶青表示,华新水泥非常重视技术发展,利用各种生活和工业的废料来替代传统的煤炭作为燃料,来生产高质量的水泥。
    “但是大家知道废料使用的过程当中,它跟我们传统的材料的均化和原料质量的控制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如何来解决?” 李叶青解释说,华新过去都在用DTS系统来控制。“在不稳定的原料和燃料下的控制系统怎么办呢?我们就要开发出一个新的系统,一个借助人工智能、借助5G和现场仪表的操控系统。过去人工操控的速度和频率是远远达不到的,而采用这种人工智能的操纵手段和数据,我们和阿里合作开发了整套华新HIAC操作系统,完全实现了系统建设。”
    华新水泥的智能化系统,可覆盖原料、过程控制和产品。基于AI智能化控制,快速应对替代燃料带来的不稳定性,操作频率是人工的27倍,稳定性提升40%;系统替代窑操专家,加快水泥低碳制造的推广,工厂燃煤替代率不断提升;并实现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自主掌控,系统整体投运率超过95%,一年节约的成本1.6亿元。
    其二是产业链纵向的一体化转型。从骨料的生产,到水泥生产,再到混凝土生产,业务的协同在产业链上完整起来。华新水泥使用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打造全球最大的建材基地 “新阳新数字化基地”,上线134家混凝土数字化系统,按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方式,形成营销、生产、发运、物流跨工厂、全业务链智能化调度指挥体系,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在工业互联网有效的调度下提高一体化业务的整体运营效率。
    其三是国际化转型实践。华新是最早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领军企业之一。华新在过去的十年间已经变成了全球第四大水泥类跨国集团。如何能够管理好这些海外的企业?就要在海外工厂推广数字化体系,让业务流程标准化、数字化, 防控风险;让生产智能化,提升效率;让管理系统全球互联,资源共享;并建立全球运营支持体系,让协同效率大幅提升。目前,华新水泥近20家工厂年产能2000万吨,年营收超过40亿元。
    华新水泥的企业数字化,是从底层数字化研发还是数字化运维,到工业智能和商业智能而产生的数据资产,再到企业总部提供的管理智能,整个过程中,离不开发展战略驱动,即所有的过程自主掌控,而且严格地进行控制成本、实现高效。李叶青对华新数字化转型实践如是总结:定位明确,以支撑企业战略落地为目标,以工业智能、商业智能、管理智能为抓手,坚持自主研发、自主掌控,加速新型工业化建设。
    同时,李叶青谈及华新对于数字化加快新型工业化的三点认知。
    第一,新型工业化不以短期的经济效益来衡量,是企业基础能力的核心,要致力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能长治久安。
    第二,数字化也是企业基础建设的能力之一,可以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要在技术创新上自主研发、自主掌控,实现弯道超车。
    第三,最核心的数字化都是“一把手”工程,企业的核心领导要不躬身入局的话,这个项目很可能会成为不了了之。
    李叶青呼吁,行业开放合作、加强行业交流,共同推进传统企业向新型工业化上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水泥地理]
    打印 | 标签: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