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行业| 正文内容

    价格周报 | 8月收官:供需失衡,价格走低

    温馨提示:本文缺失图表,可关注“水泥地理”微信公众号查看完整原文。

    一、 综述
    2023年8月31日,全国P • O 42.5水泥市场价格309元/吨,在价格连降20周后,上周持平后,再降2元/吨。

    8月31日,一涨四跌。
    涨:济南5元/吨。
    跌:成都30元/吨,呼和浩特、兰州 20元/吨,南昌 10元/吨。

    8月31日,全国P • O 42.5 水泥价格309元/吨。与2018~2022年同期价格平均价差100元/吨(上周94元/吨),与2022年价差87元/吨(上周83元/吨),价差放大。

    8月31日,南北价格同步下移,价差26元/吨,上周23元/吨。

    价格走势解读:
    2023年1~8月价格运行看点:
    8月价格309元/吨,2018年以来最低;
    1~8月下跌83元/吨,为2018年以来最大跌幅,下跌21.3%;
    4月以来,连续5个月下跌;
    8月,跌少涨多,2023年8月下跌11元/吨,2018年以来最大跌幅;
    9月,跌少涨多,仅2022年9月下跌1元/吨。

    二、 供需失衡,价格走低

    1. 水泥产量
    2014年水泥产量 24.9亿吨,达到历史顶点。
    2014~2016年,3年平均产量 24.2亿吨;
    2017~2019年,水泥产量缓步下行,平均产量 22.9亿吨;
    2020~2022年,发生疫情,2020年上半年产量大幅回落,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水泥产量高企,2021年下半年水泥产量下行(注:2020、2021年平均产量23.7亿吨),2022年水泥产量下跌10%以上,跌至 21.2亿吨,拉低3年平均产量为 22.9亿吨;
    2023年上半年产量 9.5亿吨,较2014~2022年同期平均产量下降 10.7%,在低位运行,预计2023年水泥产量持平2022年。

    2. 熟料库容比
    熟料库容比(数据来源:卓创资讯)是水泥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它反映出市场中供需关系的平衡点,也折射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直接影响量价关系。
    2017~2019年,2017年全国错峰区域逐步增加,期间熟料库容比全年平均 55.4%,和市场淡旺季供需走势最为吻合。
    2020~2022年,疫情期间,熟料库容比全年平均回升至 63.1%。
    2023年1~8月 熟料库容比攀升至 68.0%,大大高出2017~2022年同期水平,在需求走低背景下,供给端熟料库容比走高,改写了前几年走势。

    3. 水泥价格
    2017~2019年,2017年,全国错峰区域逐步增加,旺季供需关系改变,熟料库容比全年平均 55%,较前期下降 17个百分点,价格上调至 407元/吨。
    2020~2022年,疫情期间,产量持平2017~2019年,熟料库容比全年平均上升至 61%,较2017~2019年增长6%,煤价大幅上调,水泥价格升至 435元/吨。
    2023年, 1~7月累计水泥产量较 2017~2022年同期平均产量下降 10.0%,熟料库容较同期反增 10个百分点,水泥价格旺季不涨反跌,一路下行,2023年8月价格 309元/吨,跌至2017年同期水平。

    三、煤炭、水泥价格
    2023年8月,煤炭价格847元/吨(上月855),同比去年下降29.3%;水泥价格313元/吨(上月324),同比去年下降18.5%。煤炭价格下降幅度大于水泥,煤炭水泥比价2.64:1.00,齐平上月(去年同期煤炭水泥比价3.04:1.00)。

    四、价格比较
    全国,本周309元/吨(上周311),较去年同期下降 87元/吨(上周83),跌幅 22.0%(上周21.1%)。南方(未含西藏)286元/吨,下降 84元/吨,跌幅 22.7%;北方312元/吨,下跌 94元/吨,跌幅 23.2%。
    六大区中,3个层次:
    小幅下跌:西北较去年同期下跌 5.9%,23元/吨 。
    大幅下跌:东北较去年同期下跌最大,下跌 202元/吨,跌幅 45.0%。
    两者之间:中南,下跌 66元/吨,跌幅 18.4%;西南,下跌 85元/吨,跌幅 22.8%;华东,下跌 102元/吨,跌幅 26.8%;华北,下跌 101元/吨,跌幅 24.5%。
    西北价格最高,365元/吨;华北,311 元/吨。西南(未含西藏)、中南、华东、东北,跌破300元/吨,288、293、279、247元/吨。

    四、价格排名
    8月31日,P • O 42.5 水泥市场价格
    全国,309元/吨(上周311),南方 286元/吨(未含西藏),北方 312元/吨,继续呈下降态势。
    华南323元/吨,长三角283元/吨,京津冀308元/吨,三地维持上周价格。
    500元/吨以上省会城市,拉萨。

    400~499元/吨,乌鲁木齐、海口、西宁3个省会城市。
    350~399元/吨,西安、兰州,2个省会城市。
    300~349元/吨,成都、呼和浩特、北京、天津、太原、杭州、广州7个省会城市。北方4个,南方3个,成都、广州、杭州。
    300元/吨以下,石家庄、上海、济南,18个省会城市。

    价格较去年同期增减幅度(%)
    8月31日,全国价格较去年同期下跌22.0%,南方下跌22.7%,北方下跌23.2%。
    西北下跌幅度最低5.9%;其次中南,18.4%;其他地区均在20%以上,东北高达45.0%。
    长三角下跌25.2%,京津冀下跌26.2%。

    唯有乌鲁木齐较去年同价价格上涨32.4%,跌幅达20%以上省会城市多大20个,其中30%以上7个,40%以上4个,东北3省均在40%以上。

    价格较去年同期增减(元/吨)
    8月31日,全国价格较年初下跌87元/吨,南方下跌84元/吨,北方下跌94元/吨。
    西北较去年同期下跌23元/吨,中南、西南下跌,66、85元/吨,华东、华北下跌,102、101元/吨,东北下跌202元/吨。
    华南下跌33元/吨,长三角 下跌95元/吨,京津冀下跌112元/吨。

    唯有乌鲁木齐较去年同期价格增长110元/吨,跌去100元/吨以上省会城市高达12个,北方7个,南方5个。

    五、区域市场
    华东,2、3月价格拉涨,后动力不足,价格直落,接连破4、破3,回落至280元/吨。

    最具市场弹性的长三角,年初上冲劲头很足,带头拉涨。5月,价格大放水,陡然下泻42元/吨,6、7月再度放水,由此价格一阕不振,跌破300元/吨。目前价格在底部多时。9月,将迎来传统市场旺季,但今年绝不奢望,需求持平去年,价格触底回调便是最好企盼,长三角能否迎来价格”二次冲浪”?

    华东,这道价格”高墙”在今年北击倒,可见市场的严峻。杭州在300价位上硬挺了6周,可谓不易;南京在280价位硬扛了7周,临8月末两周,又降至260;济南8月中跌至260,月底连扳”l两城”,拉升至290,率先打响了价格拉涨”信号”。

    中南,3、4月价格维持在高位,5月松动,6月破局,7月跌破 300。

    华南,上半年市场表现最好地区,高位价格一直坚挺到5月,6、7月价格大幅跳水。两广价格都在底部徘徊多时。

    中南,华南三地价格相差悬殊,海口最强,价格维持在高位;广州、南保持一定价差,较去年下滑幅度不大。
    华中,下滑幅度大于华南地区,郑州较去年同期下滑21.4%,幅度最小;长沙下滑31.9%,幅度最大。

    西南(未含西藏),价格在低位,下滑幅度低于其他地区。

    西南,区域间有很大差异。拉萨维持在高位;贵阳、昆明价格在低位,下跌空间不大;川渝两地相邻,重庆回旋余地小,东去水泥受阻,影响本地市场,价格大幅较去年同期下跌200元/吨,下跌44.4%;成都区域主导企业强势,价格维护能力强,8月上旬价格横在400,下旬不支,两次回调至340。

    华北,价格一路走低,下跌100元/吨,和去年形成强烈反差。

    东北,价格4月滑坡,呈快速下降态势,8月价格 250元/吨,再度成为全国价格洼地。

    华北,呼和浩特价格最高,33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70元/吨;石家庄最低,290元/吨,呼和浩特除外,下跌均超 100元/吨,幅度在25%以上。
    东北,三地均跌破 300 元/吨,全国价格最低地区。沈阳降幅 43.2%,较去年同期下降160元/吨,长春、哈尔滨后来居上,下跌 260、270元/吨,跌幅 44.7%、46.5%。

    西北,2023年市场价格波动最小地区年初低点 360元/吨,,6月冲高 390元/吨,8月 371元/吨。

    西北,乌鲁木齐、西宁,价格在 400元/吨以上,乌鲁木齐较去年同期增长 110元/吨;西安、兰州 380、350元/吨;下跌 60、30元/吨。银川 215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 95元/吨,下跌 30.6%。


    [责任编辑:水泥地理]
    打印 | 标签: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