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公布2022年业绩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缺失图表,可关注“水泥地理”微信公众号查看完整原文。
3月24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公告,公司在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2301.68亿元,同比下降16.4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9.62亿元,同比下降51.16%。
年报显示,2022年中建材基础建材分部的收入由2021年的人民币187602.5百万元减少至2022年的人民币147230.5百万元,降幅为21.5%,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产品、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平均售价下降以及水泥产品、商品混凝土的销量减少所致,但部分被骨料的销量增加所抵消。
2022年中建材基础建材分部的销售成本由2021年的人民币142502.3百万元减少至2022年的人民币125473.4百万元,降幅为11.9%,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产品、商品混凝土的销量减少所致,但部分被煤价上升以及骨料的销量增加所抵消。2022年中建材基础建材分部的毛利由2021年的人民币45100.2百万元减少至2022年的人民币21757.1百万元,降幅为51.8% ,中建材基础建材分部的毛利率由2021年的24.0%下降至2022年的14.8% ,主要原因是由于煤价上升以及水泥产品、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平均售价下降所致。
中建材表示,2022年是新天山水泥的整合元年,按照「战略匹配、协调发展、专业管理」原则,全面完成了区域公司的重组整合,基本建成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和制度体系。中建材积极稳妥推进基础建材板块第二阶段业务整合暨数字化转型,推进宁夏建材吸收合并中建材信息,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进祁连山置入中交集团的优质设计院资产,水泥资产将托管至新天山水泥,实现水泥业务的专业化整合, 树立首个央企间市场化重组上市合作典范。
展望未来,中建材表示,其将继续坚持落实“4335”指导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落实稳中求进、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及价值管理等各项工作:
一是稳中求进,打赢稳增长攻坚战。把握好价格、销量和现金流的平衡,确保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深化“三精”管理,经营精益化聚焦盈利,管理精细化聚焦降本,组织精健化聚焦瘦身;围绕落实国家战略、优化行业生态、助力双循环等,构建大战略立体合作体系,持续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多维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建材板块紧抓“水泥+”、国际化、双碳三大翘尾因素,围绕存量优化,巩固传统核心市场,做强做优潜力市场,继续稳固效益根基;新材料板块加强形势研判、加快布局扩张,多维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加强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力度,大幅提高产销规模;工程技术服务板块持续深耕细作,重构业务与组织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高端装备“双轮驱动”,由EPC总包向技改、运维和备品备件服务转型,并为本集团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撑;加大战略性投资,在新业态孵化、新产业培育、新技术攻关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创新驱动,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形成关键材料领域亮点成果;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生产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打造指标更加优异的新一代智能工厂和数字矿山。
四是绿色发展,低碳转型不断迈进。扎实推进双碳工作,抓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全流程管碳,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能源结构清洁化,提高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比例,推进能源利用高效化,加快形成规模效益、社会效益、品牌效益。
五是全球布局,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大“走出去”步伐,紧盯海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机遇,依托海外工程项目和资金,加速国际化布局。
六是深化改革,强化提升改革效能。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完善中国特色国企现代公司治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推进子公司董事会“一企一策”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职能;积极推动应用中长期激励工具,构建个人与公司的“利益联动”机制。
七是价值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深入推进资本运作,深化基础建材板块第二阶段业务整合,积极推进新材料板块业务整合,加强水泥装备、运维业务融合,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着眼内强质地、外塑形象,持续开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坚持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兼顾,积极维护股东权益,形成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