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行业| 正文内容

    铁路建设密集开工加速“上新” 水泥需求空间加大

    温馨提示:本文缺失图表,可关注“水泥地理”微信公众号查看完整原文。

    近期,成自宜高铁、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尾段、龙龙高铁龙武段等铁路新线相继开通运营,深南高铁、潍宿高铁、邵永高铁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密集开工建设,越织越密的铁路网,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两年,高铁新线投产速度大概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为铁路投资持续提供有力支撑。
    铁路建设如火如荼
    岁末年初,大江南北,铁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在岭南地区,“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加速成型。2023年12月26日,深南高铁、广河高铁机场段开工,新开工的深南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西向高标准高铁通道;广河高铁白云机场T3至江村西段建成后将实现广湛等高铁线路接入白云机场,加快白云机场空铁一体化枢纽建设。
    在齐鲁大地,山东高铁建设跑出加速度。2023年12月30日上午,新建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及青岛连接线建设动员会在山东临沂举行,拉开了潍宿高铁山东段正式开工建设的大幕。潍宿高铁是京沪高铁二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通车后,“京沪二线”将成为除京沪高铁之外的第二条南北“脊梁”。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多条市域铁路建设有了新进展。2023年12月28日上午,上海市域铁路南枫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上海市域铁路共有5条在建线路,项目前期、土建、站后工程总共有超过100个标段正同时作业。
    在中部腹地,湖南省高速铁路加速“成环结网”。2023年12月26日,湖南邵阳至永州高速铁路开工建设。邵永高铁是我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之一呼南通道的重要一段。对接规划中的永清广铁路后,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北上新通道。
    在西部地区,近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工程——黄桶至百色铁路在广西百色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构建贵州北部地区通江达海的便捷大通道。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15.55万公里,其中高铁4.37万公里。“2023年是‘十四五’期间全国高铁建设的提速拐点。”专家表示,按照《“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25年高铁营业里程数达5万公里的目标,还有超6000公里的距离,未来两年高铁新线的投产速度大概率将高于过去两年的水平。

    高铁线路密集“上新”
    随着项目建设提速,一批高铁线路近期密集开通。
    2023年12月31日,新建宁波至金华铁路开通运营,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新增一条重要疏运通道,将更好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自此,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可直通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
    2023年11月以来,济南至郑州高铁全线贯通运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成自宜高铁、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尾段、龙龙高铁龙武段、防东铁路、叙毕铁路等一批铁路新线纷纷开通运营,进一步织密“八纵八横”高铁网,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在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的前提下,成都至宜宾高铁、叙毕铁路按期建成通车,黄百铁路贵州段、绵遂内铁路等新项目前期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有望实现早日开工。届时,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铁路交通网将进一步织密,为西南铁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07亿元,同比增长7.4%。“铁路建设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对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铁集团将坚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突出提升路网整体功能和效益,高质量推进铁路规划建设,充分发挥铁路建设投资带动作用,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国家铁路投资任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铁路投资显著增长,与“十四五”项目加快建设有关,今后两年铁路、高铁新线投产速度大概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继续为铁路投资提供有力支撑。参考各地规划,“十四五”交通投资规划增长32%,对应交通投资今后两年平均增速可达10%以上,仍有较强后劲。
    在房地产态势下行背景下,基建投资被认为是拉动水泥需求的关键因素。铁路投资加速有利于拉动2024年水泥需求。

    [责任编辑:水泥地理]
    打印 | 标签: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