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寡头 在“正和博弈”中成就京津冀市场

京津冀,是我国最早规划的城市经济圈之一,但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首都北京牵引了京津冀经济圈的大部分建设力量,导致区域内经济水平失衡:另一大直辖市天津市从2006年开始,随着对其“经济中心”的明确定位才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与北京并列称为“双子星座”;而环绕两大直辖市的河北省于2008年初提出“三年大变样”,以省会石家庄为中心经济开始起步,但仍未根本改变“东部的区位、中部的观念、西部的经济”这一尴尬处境。

经济发展步伐的不一致,加之京津两地受限于资源稀缺、国际城市建设方向的考虑,自身水泥产量不足缺口巨大,使得河北省的水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依附于两大直辖市而生,区域出现了全国最大需求区(北京、天津)和全国最大产量区(石家庄、唐山)共同存在的格局。而众多小水泥的存在成为京津冀水泥市场发展中遍地的“小地雷”,在2002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各地水泥围城,无序地蜂拥而入进京,以致为打入市场,不惜赊账销售,使北京及周边地区水泥产业盈利受到重创。

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优势的金隅集团于2005年底开始发力整合京津冀水泥市场,通过收购太行水泥、石家庄鼎鑫、天津振兴、北京拉法基等企业,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企业布点、运输距离等各方面因素,重新划分各企业市场区域,扭转了京津冀市场上水泥无序乱窜的格局;而冀东水泥在金隅咄咄逼人的区域扩张中抽身返回核心区域,丝毫不敢怠慢,加快节奏,在本部加大布局,收购邢台奎山、承德康达和衡水安华,并在混凝土方面加大力量投入。

一方面,两大集团在竞争中促进了相互的成长,从“熟料生产线—粉磨站—混凝土搅拌站”的全面布局,加大了对市场的控制力;另一方面,继北京、天津之后,河北本地市场开始启动,两大因素作用下使区域内水泥流向开始逐渐回归有序。

金隅、冀东是京津冀市场上的两大主导企业,双方间的博弈是商场之道。然而为获取最大利益,企业必须学会与对手共赢,把竞争变成是一场双方得益的“正和博弈”,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利益。早在调研前,笔者就已认为“京津冀已具备了水泥市场区域协同的最好条件”。但这种协同还需具备什么条件、还需多长时期以及还面临着哪些问题?

历时18天,我们走访了包括北京水泥协会、天津水泥协会、河北省建材工业协会等在内的65家单位,并驱车造访了唐山玉田县、石家庄鹿泉市等小水泥“窝”,对京津冀市场的巨大成长性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对与此伴生的“熟料、粉磨产能双急剧膨胀”有所担忧。

对京津冀水泥市场发展应有更深刻的思考,仅以此文一吐为快,希望抛砖引玉,共同促进京津冀地区水泥工业发展。

一、经济发展:前期经济实力分层 步入整体协调发展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北京、天津及周边河北城市构成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是当时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的重心区。在经过从“六五”到“十一五”近六个五年计划的推进,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区域竞争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被称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长三角经济圈已令人刮目相看,珠三角经济圈快速崛起,相比之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速度缓慢,而京津冀经济圈虽有变化但不大,尤其是相对经济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存在不小的差距。

细推敲京津冀经济圈,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个显著不同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弱市场”、“强政府”——对首都北京“先入为主”的概念,使京津冀经济具有浓厚的政治经济色彩,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其他两地区(特别是河北)成为其发展的后方服务基地。从京津冀三个地区GDP和固定资产中可以明显看到,在“十五”初期,北京的GDP总额是天津的1.5倍,是整个河北省总额的一半;固定资产投资是天津的2倍多,相当于整个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80%。 “东部的区位,中部的观念,西部的经济” 、“饿着肚子忙扩建”是对河北省经济最形象的描述。

2006年是京津冀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国务院对经济发展做了重大调整,将北京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而将天津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双子星座”(又成为“双核”),协调发展。自始天津开始步入快车道,包括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在内的整个城区大建设,使得GDP保持高位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升,至2009年,天津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亿元,已超过北京。

河北省经过多年在“主体战略”上的碰撞和挫折后,开始由寄望于依赖京津转向注重自我发展,于2008年开始进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对城镇建设水平和整体面貌大力度改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抬头。“三年大变样”是河北在补前期经济发展的落下的“功课”,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完成,以省会石家庄率先启动为代表的河北省后期建设将逐步跟上。

目前,河北与京津的 “一小时交通圈”正在建设,进而形成“一小时经济圈”,《2010年京津冀经济圈规划发展纲要》也已提交等待批复,有望明确把京津冀都市圈建设成为世界级都市圈的目标,京津冀经济圈将步入整体协调、共同推进的发展阶段。

二、水泥市场:战乱纷争中实现理性回归 市场维护初现轮廓

水泥产业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而京津冀高度分化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区域内同时涵盖成熟、发展、启动三种类型交错的水泥市场,造就了这个区域水泥市场最大的特征,即最大的水泥需求洼地和最大的水泥供给区分别存在:

两大需求洼地——北京、天津两直辖市建设力度大,是全国最大的水泥需求区,但受石灰石等资源稀缺、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城市规划以及水泥产业规划等因素影响,水泥生产企业数目减少,产量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本地需求,成为水泥流入洼地;

两大水泥供给区——河北省自身经济启动较晚,水泥产业基本上依附并瞄准于北京、天津两大市场而生,特别是两大水泥生产区石家庄、唐山更是以“双子星座”为传统销售市场(这两大地区的产量在2009年已超过山东枣庄,成为全国前两大水泥生产区)。

目标市场的过于单一,使京津冀水泥在“十五”初期经历了纷争战乱,在市场、企业的双重力量作用下,逐渐回归理性,市场维护已初现轮廓:

1. 2002~2006年:奥运会带来四方水泥涌入 低价+赊账 行业重创

河北省水泥产业发展较为散乱,小企业众多,成为京津冀水泥市场发展中遍地的“小地雷”。2001年底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河北及山西、山东、河南等地的大小水泥企业纷纷高举大旗,进军北京市场,加强销售攻势。然而由于这些企业过高地估计了奥运会相关设施建设对水泥的需求量,特别是2003年“非典”使水泥市场需求走低,供大于求根本改变了市场格局,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纷纷采取降价、赊账方式销售。

京津冀水泥行业回款率低,其中2004年是赊账最高峰,北京、河北的应收账款净额分别达到了14.85亿元、20.39亿元,低价加赊账使众多原优势企业深陷泥潭,负担沉重,迫使外地水泥企业逐渐撤离。

2. 2006~至今:整顿赊账 逐渐回归有序 市场维护轮廓初现

京津冀市场自2006年开始整合,逐步回归稳定、有序,赊账现象减少,销售利润率从2008年开始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力量共同推进:

企业力量——2006年开始,在浙江民营企业立马水泥和几个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为回流资金,采取“现金微涨+应收账款回收”的组合销售策略,清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额持续降低;同时金隅集团成立水泥事业部,通过并购等方式开始整合京津冀水泥市场,加强市场协同合作。

市场力量——从供给看,前期惨烈的“赊账”战争逼退了很多外地企业,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在城区经济发展中加大对水泥企业的淘汰出局并不再批新建生产线项目,供给压力减轻;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建设进入正轨、天津“经济中心”建设,河北“三年大变样”启动,市场需求加大,河北省水泥生产能力得以释放,京津冀水泥市场需求全面展开。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欣慰地看到,前期赊账的清除已进入尾声,市场上主要的水泥流向逐渐有序,虽然部分小水泥流向仍然杂乱,但从整体看,大部分地区熟料、水泥流向呈梯级传递现象,即主要向邻近地区流入,水泥乱窜的格局已基本改变,市场维护轮廓初现:

两大产量区石家庄、唐山仍为主要输出区,已不再长途跋涉,而是根据市场价格、运输距离等因素选择销售市场;

京津冀水泥仍存在缺口,海螺通过海运进入天津及唐山甚至到达辽宁锦州港,大连天瑞也通过海运进入天津;周边的山东、河南水泥进入与其邻近的河北南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内蒙古进入西北部的张家口,另外河北东北部与交界的辽宁互有流动。

三、竞争格局:大企业扩张速度加快 奠定市场协同基础

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世界级都市圈”目标的提出,依托“双子星座”北京、天津的大规模建设和河北的启动,后期市场成长性可期。金隅、冀东在相互竞争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使“京津冀已具备了水泥市场区域协同的最好条件”;中联、金牛能源、曲寨水泥、立马水泥、浅野等一批早期进入的水泥企业具有良好的品牌口碑,但在金隅、冀东的大区域强势发展中,各有所思;而天瑞、山水、海螺等大水泥企业捕捉了天津巨大的水泥需求空间,开辟了京津冀水路运输的历史,在未来的市场中将扮演中重要的参与者。

1. 未来区域协同中坚力量:金隅、冀东在竞争中的产能扩张为市场协同创造条件

金隅、冀东是目前京津冀市场上的两大主导水泥企业,金隅在市场启动前先行,布局广泛,冀东寻求卡位、突破,双方的竞争过程可以说是一盘津津有味的“围棋”。

这种相互竞争是市场正常现象,对产业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双方企业在相互竞争中,提高自身控制力,通过收购、新建方式实现了产能规模的快速扩大,形成了以主导企业为中心、根据合理半径划分市场范围,提高盈利、稳定市场,改变了此前周边众诸侯举兵围打北京水泥市场的场景;并在市场出现缺口时,互帮互助,联动区域,集团力量显现。而两大集团在竞争中增强了博弈能力,竞争升级,是两大集团之间的高层次竞争,为有序竞争以及今后的竞合创造了条件。

根据数字水泥网掌握的数据与调研信息,至2009年底双方在京津冀合计熟料产能已占到该区域的61%,随着两大集团收购步伐的继续加快,市场可控性也在不断增强。

金隅:产业链、资本双优势 从中心向周边强势推进区域市场

金隅集团水泥板块的推进,与世界水泥巨头CEMEX有着极其类似的战略——通过整合巩固原有市场形成中心优势,以此为基点向周边市场不断拓展,从而形成区域联动布局。

金隅集团于2005年11月份成立了水泥事业部和水泥分公司,整合了旗下琉璃河水泥厂、北京水泥厂和燕山水泥厂三大企业,随后接管了北京平谷二厂,在北京水泥市场立住脚跟;通过控股两大企业太行、鼎鑫以及新建企业赞皇,将水泥触须伸向河北腹地。

2009年7月金隅先在香港整体上市,加之后又获得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贷款支持,为金隅的水泥区域扩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之前主要收购深陷赊账、举步维艰的国有企业,到根据市场优化布点——在市场中心开花,终将企盼良久的天津振兴与北京拉法基先后纳入旗下,奠定了在北京和天津两大核心市场本地生产水泥的重要位置;而后增持鼎鑫、赞皇股权完成整体收购,并再下一城,收购燕赵水泥巩固在省会石家庄的势力;同时在张家口涿鹿、保定曲阳、石家庄赞皇、邯郸峰峰矿区等开工建设生产线,又在沧州设立粉磨站,开辟新市场。

金隅在京津冀水泥市场低迷时期就已出手,快速布局,在各区域内形成主导企业的强势控制力,并相互间支持、联动,在共享北京、天津市场高需求市场的同时,迎来了河北特别是石家庄市场启动带来的巨大机遇。截止到本次调研完成,金隅集团的已建项目、已收购项目和在建项目的总熟料产能已达2,300万吨。

除沿太行山脉布局水泥,金隅水泥着手进入下游混凝土搅拌站,目前在北京和天津各分别有10多家混凝土搅拌站,2010年争取分别达到500万立方米,石家庄的混凝土业务也在开展中。正如天津水泥专委会秘书长张国荣所说“金隅的布局是成功的,一手通过收购优秀水泥企业控制资源,一手通过布局混凝土控制市场。”

冀东:抽身回马枪 “巩固大本营+卡位+开辟新市场+加大混凝土”

冀东是河北省传统水泥工业龙头,“十五”期间实施的“巩固华北,挺进东北,开拓西北”,但市场启动慢于预期的设想,迅速调整战略─── “区域领先战略”,在内蒙古、陕西等启动市场中的布点中硕果累累。然而金隅在京津冀市场咄咄逼人的扩张,使冀东水泥意识到了“后院起火”,迅速反应,抽身使出“回马枪”:

唐山的混合材丰富、距离京津最近,与北京、天津市传统连带关系,冀东在丰润本部连续投产3条5000 t/d生产线,并收购了邻近的隆丰水泥,开工建设滦县二期、三友二期并搬迁启新水泥,巩固大本营;

在金隅的布局中,寻求切断点——收购邢台奎山,卡断金隅的邯郸—石家庄通道;抢位保定,虎口拔牙,在唐县、涞水两地分别新建生产线,拦截石家庄、保定水泥北上路线;

积极开辟新市场,2010年收购了承德康达,并在平泉县建设生产线,进一步加强对承德的控制力,搭建起进入辽西的根据地;控股安华建材粉磨站,在衡水市布下桥头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冀东意识到控制水泥终端市场的重要性,成立混凝土事业部,全力攻克京津冀地区的混凝土站,势头迅猛,混凝土板块布局将逐渐浮上水面。

2. 单点实力企业:影响区域协同的重要因素

在金隅、冀东的大区域布局中,早期进入扎点的中联水泥、金牛能源、曲寨水泥、立马水泥、浅野等企业在市场、品牌方面具有优势,这些企业对市场的态度是影响这个区域未来协同是否可行的重要因素:

邢台中联:中联水泥是中国建材起家先行,早期通过收购徐州海螺万吨线,奠定了其发力的基础,打下了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信誉;在山东通过大面积收购、河南“三阳开泰”形成的区位的强力推进,成效颇丰。但2003年收购邢台鑫磊建材成立邢台中联水泥后,在河北却一直处于按兵不动。作为一个实力雄厚、具有央企背景的水泥企业,在金隅、冀东的发力中何去何从,其动向值得关注。

金牛能源:金牛能源隶属于冀中能源集团,“咏宁”牌水泥是河北省十大重点推荐品牌之一。但作为一个以煤炭为主要发展产业的集团,水泥板块发展相对滞后,正处于十字路口,是退是守还是攻?是利用自身的煤炭优势向外并购还是寻求联盟?

曲寨水泥:隶属于河北曲寨集团有限公司,村办企业,产业丰富多彩,水泥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在石家庄已形成了近520万吨的熟料产能(其中控股企业鼎星水泥4000 t/d生产线已于今年投产),另外在石家庄在建1条5000 t/d生产线,并在天津、廊坊布有粉磨站。曲寨水泥在石家庄市场与金隅水泥不相上下,可喜的是,双方就市场已达成共识,将水泥质量、市场维护放在首位,合作共赢。

立马水泥:立马水泥是北京市场上除金隅水泥之外的唯一一家较大的水泥企业,受北京市不再发展水泥产业的限制,立马水泥拥有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成本优势。“大树底下好乘凉”,要卖就卖个好价钱,然而金隅水泥已经在北京市场上具有绝对的熟料产能主控力,双方是否有合作意向无法揣测。

浅野水泥:太平洋水泥集团在中国三大水泥布点之一,但发展速度缓慢,于1997年投产了1条4000 t/d生产线之后再无扩建,但长期积累下来的品牌在秦皇岛地区信誉度极高。然而唐山地区的熟料产能急剧膨胀,市场不断向外拓展,向秦皇岛挤压,浅野水泥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

3. 新进入的重要参与者:天瑞、山水、崇正、海螺

在京津冀调研期间,笔者发现市场的一个重大变数——天瑞400万吨、山水200万吨、崇正150万吨三家共750万吨的粉磨能力空降天津市场,2010年随着这些大企业粉磨站的投产,预计天津将进入了大企业竞争时代,另外海螺熟料也开始进入这个区域。

天津市场空间大,但当地石灰石资源稀缺,而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海运优势突出,然而多年却一直未被挖掘。随着其他区域水泥竞争的激烈和京津冀水泥市场的起步,这个优越的水路最终得以开辟,大连天瑞和安徽海螺的熟料通过海运进入:

天瑞粉磨站竞争力强,一方面从大连长兴岛输入熟料,熟料质量好,供应有保证,同时也为大连天瑞三线投产生产线熟料寻找出路;另一方面,通过便利的海运条件,运输成本低于其他企业。

海螺水泥在安徽的生产基地随着华东市场的逐渐饱和,寻求拓展新的市场,熟料从长江转运海路,进入天津、唐山甚至辽宁的锦州港。虽然受各方因素影响,其在天津建设粉磨站的计划最终搁置,但其在未来京津冀水泥市场中已成为一方重要参与者。

四、市场协同的主要障碍:熟料、粉磨能力双双急剧膨胀

奥运会之后,北京的建设逐渐进入平稳期,致力于轨道交通及外环建设,而天津滨海新区以及城区建设、河北“三年大变样”相继启动,使水泥需求进入成长期。金隅、冀东两大主导企业的强势并购、规模扩大,对市场的话语权逐渐增强,这个区域具备协同的最基本因素。然而在半个多月的全面调研中,我们也深刻意识并体会了潜在的熟料、粉磨能力双双急剧膨胀对市场造成的巨大压力,这是未来市场协同中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新型干法建设旺盛 熟料产能迅速膨胀 蕴藏危机

截止到2009年底,京津冀地区已投产的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约4,800万吨;在需求拉动下,新型干法生产线建设旺盛,2010年在建的熟料产能约3,600万吨,共8,400万吨,按40%的混合材掺加比例,合计水泥约1.4亿吨。这些产能完全投产后,能够满足目前整个京津冀地区的水泥需求并略有超出,并对周边地区的水泥流入形成反压。然而4万亿投资提前透支了地方的建设和后期的储备,大型基建全面开工,随着后期工程的逐渐结束,京津冀蕴含着熟料产能过剩的危机。

从分布区域看,生产线建设仍然主要集中在两大主要产区唐山、石家庄以及周边地区。其中唐山市的在建熟料产能达到近1,000万吨,占到在建熟料产能近1/3,主要是仍旧看好北京外环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并期待曹妃甸启动带来的市场;另外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带来以石家庄为首的地区建设大跨步启动,石家庄地区中石家庄、邯郸两地的在建熟料产能各分别为500多万吨,保定、邢台两地的在建熟料产能均约为400万吨左右。

2. 立窑转型”后遗症”冲击市场

京津冀的立窑淘汰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坚决调整改造与“国家首都、宜居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定位不相符合的产业和落后生产工艺,相应水泥产业规划相继出台,立窑已基本关停;河北省在近两年也加大了立窑淘汰力度,据河北建材协会会长葛旭东介绍,全省原380家立窑已被淘汰了约300家,其中石家庄的立窑已全部淘汰完,其余主要地区如承德、邯郸、张家口、保定的遗留也都已不多,剩余立窑的年水泥产量约为800~1,000万吨。

然而“成绩要讲够,问题要讲透”,立窑淘汰对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存在着“后遗症”——落后淘汰补贴的不到位,使小立窑为生存、为人员安置而寻求出路,纷纷转型成粉磨站并扩大规模。正如笔者在2009年调研河南水泥市场中提到的“立窑污染了环境,粉磨站破坏了市场秩序”,这个问题在京津冀调研中表现尤为明显!

造成市场粉磨能力的急剧膨胀

虽然受需求、销路等因素的限制,转型后的粉磨站实际产量并不大,发挥率仅在30%~50%,但这些粉磨站产能的巨大反弹空间在市场中埋下了“不定时炸弹”。以唐山为例,当地中小水泥粉磨站邻近北京、天津,特别是看到旺盛的天津市场以及对曹妃甸启动的期待,纷纷上马扩建,120万吨、150万吨甚至180万吨!在调研中,有一位熟悉当地水泥行业的专家透露,唐山的粉磨能力已经达到了6,000万吨,而据我们对走过的“小水泥窝”的规模以及采访的典型企业判断,6,000万吨这个数据也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混合材掺加比重大 质量无法保证 低价打市场

助磨剂的广泛推广,使混合材掺加比例不断提高,在调研过程中有一家企业的混合材比例甚至达到了70%~80%。混合材比例的提高使水泥生产面临着质量信誉问题,从河北省建材协会到拜访的多家水泥大企业都提到“小水泥质量无法保证”。而大企业从社会责任感、品牌等各方面因素考虑,坚守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和质检部门制定的标准,在成本、价格上根本无法与小企业竞争,因此小水泥在低端市场中活跃,而水泥大企业主做高端市场,低端市场的开拓困难重重。

助磨剂作为一种化学外加剂,在不改变工厂现有工艺和设备条件的前提下,提产降耗,然而小水泥大量掺加混合材问题,使我们反思助磨剂使用的度和量以及严格相关规定。

虚报、不报产量 影响市场判断

受调研前相关部门委托,在此次调研中我们着重加强对上报水泥产量的核实工作并细细梳理,整体上来说大型水泥企业上报的产量基本上准确,但小粉磨站在上报数据方面存在着虚报、不报产量等问题,影响了对市场的判断。

2009年9月份颁布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新建水泥粉磨站和水泥配制站的规模必须达到年产水泥60万吨及以上(单线粉磨系统);边远省份可适度考虑30万吨规模。”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符合政策发展,小粉磨站各自有招:或调高产量报数,多家小企业出现了至2009年9月份累计产量仅30多万吨,全年累计产量跃至90万吨甚至100多万吨的现象;或几个仅20~30万吨规模的小型粉磨站绑在一块形成“粉磨站集团”,产量达到近100万吨;甚至存在很多小粉磨站为逃避国家政策,不报产量。

五、思考方向建议:加强联合 从“混合材—熟料—混凝土”全线控制

笔者认为京津冀“已具备了水泥市场区域协同的最好条件”,然而面对熟料、粉磨双双膨胀这些问题,未来的市场协同是否可行?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新疆是我国水泥市场最早实现协同也是最为成功的地区,市场启动前的先行整合在需求起步中获得了市场的丰厚回报。但新疆水泥市场具有相对封闭的特殊性,因此在此文中我们以对比市场性质相近的另一成功区域山东市场和协同存在困难的长三角地区,从共性和特性中得到启示:

长三角是我国水泥市场最早起步、最为发达的地区,其两大主导企业海螺以及南方的熟料控制能力也达到了50%,但区域内二线企业产能规模大且粉磨站能力强的冲击,中小企业数量大,布局面宽,靠近市场,协同难度较大。相比之下,京津冀市场受外界影响还相对较小,且区域内除金隅、冀东之外的水泥企业规模不大,尽管粉磨站转型、能力正在形成中,笔者提出未来发展可考虑的几个方向供借鉴:

继续联合或并购单点有实力企业 共同维护市场

金隅、冀东在京津冀市场上大规模发力,其间中联水泥、金牛能源、立马水泥、浅野等单点实力企业,虽规模不大,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在小区域内的品牌度。作为背景强势、经营方向明晰的大企业来说,有着共同的利益出发点,即维护市场、盈利为上。基于此,未来的市场协同可考虑继续并购有实力单点实力,增强区域控制力,对并购存在难度的企业争取达成长期的市场认同和合作,如金隅在石家庄市场上与当地强势水泥企业曲寨水泥在质量、市场方面有着共同的认知,稳住价格,稳定市场。

制胜利器:控制熟料 并向上游混合材、下游混凝土双向延伸

市场上中小粉磨站形成的巨大粉磨能力冲击了市场,加大了风险,这已有河南、浙江的前车之鉴。

对作为依附于其他企业熟料而生存的粉磨站来说,控制对其熟料供应、断其口粮是挤压其出局的最直接方式。不过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初期可以先划分客户质量,对付款能力有保证、需求量大的优质企业继续提供熟料,从而迫使实力小、竞争力弱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单纯依靠控制熟料可能促使本地小粉磨站另找方向,从周边省份引入熟料(天瑞、海螺正是从其他企业对其采购熟料中发现商机从而进入天津)。混合材是粉磨企业生存的另一依赖点(特别是在混合材不足的北京、天津),因此加强上游混合材材料的控制,进行“双卡关”,基本上断掉了小粉磨站赖以生存的原材料。

水泥市场竞争逐渐激烈,最终归结到对终端消费客户的争夺上。作为有实力的水泥大企业,混凝土搅拌站是其发展的重点方向,通过控制混凝土搅拌站,意味直通终端市场,减少中间环节,加强对水泥生产市场的控制,将资金的外部循环转换到内部循环,减少了因赊欠带来的坏账风险。

从最早期的单纯依赖于石灰石资源到瞄准市场,再到根据物流等各方面综合统筹选址,水泥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的考虑因素越来越全面化,布点艺术日渐高超,上游混合材、下游混凝土的控制已成为京津冀水泥市场的发展新方向。


[责任编辑:GC02]
打印 | 标签:京津冀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