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热点| 正文内容

    刘作毅:市场和政策双轮驱动水泥产业升级

    经济走向:高速发展模式遭遇“能源、资源、环保”多重考验 有节奏地下调是必然

    过往多年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众多产业膨胀式扩张,对能源、资源、环境形成巨大压力,从经济延伸到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当前阶段所必须经历的“攻坚战”。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速下调也是必然,但稳定仍是首要目标,因此政府会控制这种经济调整的节奏。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拉动众多产业产能迅速、集中投放,必然对资源、能源、环保压力加大,如若持续高速发展,矛盾会更加凸显。以水泥为例,1949年到2015年生产水泥300多亿吨,但近10年占到64%。这种靠牺牲环境、透支未来的模式引发了经济问题和腐败问题,经济和政治都受到了挑战,从任何其他国家历史看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接下来的十年也很难复制过往的十年。

    但作为产业、企业,无法把握这么大的宏观,需要政府进行整体主导、把控。目前对下一步经济走向的所有判断观点,都只是基本判断,关键仍然是看政府和政策,因为尽管提倡放权,但还处于过渡阶段,中国经济仍然是“强政府”色彩。

    习李领导层上台后,所采取政策应该说是超预期的,从现在看习李领导层对经济的调整、对腐败的力度,并不是简单的单一问题,而正是如吴敬琏所说,“把经济延伸为经济政治一体化”,所以才叫做全面深化改革的,这种改革是有备而来的。

    经济发展节奏总趋势已经开始放慢,这是在政府预期之内,但要看市场、企业的承受度。究竟还能向下走多少,经济界有不同观点,但明显空派占上风,特别是认为房地产要挤压,要回归市场。这种调整对经济的冲击,考验着政府、经济、产业的忍受能力如何,但这是必须要忍受的。

    然而中国并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面临国际关系问题、国内利益集团问题、老百姓以及企业关心的经济问题等等错综交杂的因素,仍要维持社会稳定,这需要中央政府把控。因此,调整是必要的,但这种下调,政府会控制节奏。

    水泥产业:“稳增长”态势中 关注水泥需求和集中度

    宏观经济转型带来的增速放缓,特别是房地产新开工项目不足,将对水泥产业需求带来更深远的实质性影响。今年经济“稳增长”是主调,而非“拉增长”,从高速发展中转型的水泥产业,要关注需求、集中度,以及大企业集团在市场中的应变能力。

    上半年房地产已经下行很多,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大幅减少,带来的真正需求下行在下半年会表现得更为明显。但各个区域的房地产占投资的比例不一样,发达城市和东南部地区比较高,受影响较大;西部地区只有10%多,房地产影响不大,西部需求仍是看好,但问题在于供给还在高位增加,供需矛盾突出。

    分析房地产年度周期走势,从2006年起至2011年止,固定资产投资和水泥需求走势基本接近,呈下调走势,但房地产仍保持上升势头;2011年后,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水泥需求三条曲线一致下行,房地产调整速度更快,因此对水泥的影响就比较大。今年在华东和中南、东北等地区调研后,我认为:“今年要关注需求的变化,需求的下调超预期,尤其房地产的影响是全国性的,不是区域性的”。

    海螺郭景彬总提出:“今年6~8月是今年市场最关键时期”,5月份旺季不旺,接下来需求是否会进一步下滑,房地产是否会进一步探底?看完6~8月,再看4季度可能更实际一些。但从大方向说,这届政府采取“微刺激”“多刺激”的稳步政策,从过去的规律来看,政府现在更偏重是稳增长,而非拉增长。因此水泥传统旺季来临,会有季节上调,但今年4季度旺季不会是”大年”。

    看水泥产业,要看区域,看供需关系、看集中度,以及大企业集团在市场中的运作能力:

    ——供给。过去几年我主要是看供给,因为虽然需求没有到顶点,但由于供给增长过快超过了需求,实际上供需关系的“拐点”已经出现——也就是产能过剩,这方面在一些地区已出现改善。细化目前供给的分布:西南、西北、华北这三个地区新增产能仍在释放中,西北、西南市场需求还保持较快增长,但华北地区率先进入负增长,正在经历其他区域所走过的产能过剩,供需关系压力增大。东北、华东、华南,这三个地区产能可控,供需关系正在改善。华东今年需求同比下降,市场倍感压力;吉林、黑龙江需求下滑明显,辽宁水泥再流入,更是感到压力,今年市场波动在不同市场发生变化,主要表现特征是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需求下滑力度加快、加大,并带有全局性,超出市场预期。

    ——需求。水泥需求季节性明显,六大区域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华北、东北、西北,三个北方地区,5~10月是旺季,华北、西北即使在旺季运转率也只能达到80%,而东北供需关系要好的多,产能基本可以全释放,这也是为什么东北价格能高于其他区域的主要原因(2013年辽宁由于新增产能,运转率有所下降)。第二类,华东、中南、西南,季节分布呈两高两低,两淡季(1季度,6~8月)、两旺季(4、5月,4季度)。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在旺季能够全开足,弹性空间大,市场运作空间就大,大企业集团操控能力也在增强,在淡季限产,不形成库存压力,旺季需求放大,随行就市拉升价格,西南产能供给远大于需求,新增产能还在增长,即使旺季也无法开足马力,后期市场压力还在加大。

    ——市场控制力。2010年限电给水泥行业启示,过去只是在淡季限产,但产生效益不大,如何在旺季来临之前控制库存,运用市场手段把握生产节奏,调整市场供需关系:华东地区,南方在浙江占产能60%,海螺在安徽占50%,市场操控能力强,从海螺策略讲,市场淡季,利用成本优势保持市场份额,市场旺季,南方、海螺借市场转旺获取利润;华南地区,海螺、华润都属竞争型企业,拉高平台,因此市场价格一直较高并且稳定;吉林、黑龙江市场,区域相对封闭,北方在黑龙江占60%,亚泰占20%,亚泰吉林占41%,北方占24%,大企业集团的集中度保证了对市场的掌控力,在淡旺季的生产调节、市场运作起到明显作用。

    企业集团:第二轮结构调整 加速企业分化

    随着对资源、能源、环保的要求提高,企业间的分化将会加快,强企业集团能力将更加突出,而早期经济高速发展中快速上马、没有资源、成本不占优势的水泥企业将会逐渐退出,这是政策和市场双轮推动下的产业进步。

    水泥产业在过去十年中的发展,两大主旋律:一是,全面完成技术结构调整,与国际接轨;二是,造就一批跨区域、全国性大企业集团,这对未来市场的整合能力大大加强。而不仅仅是“产能过剩、恶性竞争”,这只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在发展过程中依靠市场和政策加以解决的。

    现阶段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调整中,尽管水泥需求速度放缓,水泥产业还应看好。在十一五期间,水泥企业集团在这个方面已经有应对并付诸实践——中国建材破竹而出就是对应对产能过剩、市场下滑,进行了很大尝试,其前期整合是在高成长的市场中进行,今后可能是在市场下行过程中的整合,中国建材对市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推进的,策略也随之在不断地修正。

    正如近期与海螺郭文叁董事长交流中,他指出“水泥工业第一阶段结构调整已经完成,第二步结构调整在市场下行期刚刚开始,要更加重视环保。”前十年中,部分水泥上市公司消失或被兼并,这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也会发生,哪个企业转变的快,谁就获胜。

    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好时,很多企业并没有考虑矿山、环保,而在这轮宏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对资源、能源、环保的要求提高,环保指标在强化,GDP指标在弱化。5月份浙江省发布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提出拟淘汰日产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已可以看到第二轮结构调整的方向,这种淘汰将是必然趋势,这种调整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忍受的。

    海螺在这方面受影响较小,主要是由于其在早期进入时就已做好准备,抓住当时的资源、物流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机遇,并且不断提高新型干法生产线建设的技术水平。而中建材是在市场下滑时期通过大规模的收购重组迅速崛起,调整中必然会承受一些损失,但分布广、规模盘子大,可以优选企业,优化布局,提升竞争力;对其他很多单点企业来说,调整即意味着受到挤压,甚至加盟其他企业集团或彻底退出。

    在这过程中产生的机遇应是“挤压+并购”并举,而不是完全以并购来提高集中度,企业间通过不断的市场竞争,或是成长,或是加盟,或是出局。竞争是好事,绝对不是坏事,这是政策和市场双轮推动下的产业进步。这对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非常有利,企业间的分化将会加快,强企业集团能力将更加突出,而早期经济高速中快速上马的没有资源的、成本不占优势的水泥企业将会逐渐退出。可以预见的是,水泥企业集团的规模肯定会提高,集中度也会更高。


    [责任编辑:GC02]
    打印 | 标签: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