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政策的背后
水泥窑处置生活垃圾看似是个垃圾处理的技术问题,背后却牵连着环保、民生、市场竞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循环经济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会议讨论充分、交流热烈,形成了共识,最后也有力推动了国家六部委对此技术联合开展试点的出台。一场小切口的协商会助解了一道民生大难题。
日前,一份《六部委关于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根据这份通知,工信部、住建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等六部委决定联合选取已建成的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开展试点,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希望通过评估,科学、客观地分析解决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面临的技术、装备、标准、政策等突出问题,为“十三五”科学推进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奠定基础。
对一项技术开展试点并不新鲜,但如果一份通知出台耗时多半年,最后由六部委联合开展试点,就足见其复杂性与重要性。而这份文件的背后,凝聚着全国政协的智慧和汗水。
小切口精选题
如果盘点去年一年的政协工作,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在20多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中,如果选取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有2014年10月底举办的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物”为主题的那次。
以如此具体的话题和内容作为高层次协商的选题实属少见。在举行之前,就有人抱有疑虑,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这样高层次的平台上,讨论一个如此具体细致的技术问题,是否小题大做?
其实,对于双周协商会的议题,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多次强调“不求题目大,求切中要害”,希望从关系全局的小问题入手,选准一个切入点,真正把它研究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切实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物”这个话题无疑符合这一要求。
据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白煜章介绍,2014年6月,俞正声主席视察湖北期间,曾专门召开了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会上,一家水泥生产企业负责人向俞主席汇报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物这项工艺和目前推广实施的情况。这一议题得到了俞主席的关注和重视。俞正声主席建议,可以采取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形式与国家有关部委展开协商,用于解决技术推广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随即,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黎批示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尽快组成小型调研组赴湖北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并提出具体意见。2014年6月中旬,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组成由副主任、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任组长的调研组,赴湖北开展“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调研。
据悉,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众多国内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目前,我国日产生活垃圾近80万吨,年产近3亿吨,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80亿吨,约4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围城”困境。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是当前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也是全国政协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调研之前的准备过程中,委员们了解到,如何处置城乡生活垃圾,在技术路线上还存在很多争议。可填埋,可焚烧,也可以利用水泥窑来处理。但目前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存在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水泥总产量约24.8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约60%,在水泥工业已成为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的背景下,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可以利用现有水泥窑设施开展,不但可以节省新建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还可以带动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然而,技术虽然已经存在,推进过程却并不顺利。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王文远介绍,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存在技术工艺上有待完善,缺乏针对性的排放标准,政策激励不到位等问题。
“通知出台之前,相关部委对协同处置技术的认识还尚未统一。”王文远表示。作为该文件的主办部门,工信部在2014年6月就开始起草相关内容,9月份在各部委之间开始会签,但半年后也未会签完。“过程很漫长,因为各部委有不同的意见。”
细准备深调研
是积极鼓励这种技术的发展还是寻找别的垃圾处理之路?认识到这一课题的意义与重要性后,6月中旬,“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调研组先后实地考察华新集团武汉总部、赤壁水泥厂生活垃圾处置场、武汉陈家冲垃圾预处理场等地,深入了解固体垃圾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湖北省有关方面情况介绍,并就推进这一工作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随后的考察中,调研组来到湖北省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赤壁工厂,顺着工艺流程仔细考察了水泥窑处置生活垃圾的情况,并认真听取了工厂技术人员的介绍。委员们还详细询问了生活垃圾补贴、当地垃圾分类工作、水泥窑固废利用等情况。
为了更全面、客观的了解问题,2014年8月底,人资环委再次组织调研组,由人资环委主任贾治邦带队赴北京金隅集团,考察北京市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的相关情况。贾治邦一行详细了解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工艺原理和技术路线以及业已取得的发展成效,并先后到废弃物检测室、生活污泥处置线、浆渣系统以及荧光分析室和中央控制室等现场实地考察调研。并在座谈会中,与企业相关负责人作了充分的交流。
经过实地考察以及与专家学者、当地政府以及企业多方面意见的交流,调研组发现,通过水泥窑处置生活垃圾看似是个垃圾处理的技术问题,背后却牵连着环保、民生、市场竞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循环经济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调研组把真实、客观的调研结果带回进行了总结,从而形成了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建言科学的调研报告。
重建言敞开谈
2014年10月底,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为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
在座谈会上,仇保兴代表调研组进行了发言。将一行所见、所想以及意见建议向俞正声主席、参会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同志进行了汇报。
全国政协委员王小康、刘炳江、刘晓榕、王福强、杨维刚、杨松、李谠、秦升益、高云龙、孙太利、邓小虹、董配永、林积灿,以及李叶青、蒋明麟、聂永丰等专家学者围绕此话题提出意见建议。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与委员们真诚互动、协商交流。
“会上,大家发生了比较激烈的争论。”全国政协委员杨维刚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各部委、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不一致意见带来了碰撞和交锋。
比如:有人认为在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垃圾围城”日趋严重、污染治理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好事,应加速推广;但也有人担心水泥窑处置垃圾成本高,对垃圾分类要求高,与垃圾焚烧、填埋工艺相比缺乏优势,还可能造成多种处理方式和多家企业之间抢夺垃圾,形成恶性竞争;还有人担心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国家鼓励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为名,逃避关停,甚至扩大落后产能……
由于大家看问题的重点、视角不同,也涉及利益之争,有争论并不奇怪。
全国政协委员杨松认为,这些不一致恰恰体现了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协商特点,在探讨事物有利的一面的同时,看到它的弊端,在分析某个事物弊端的同时,看到它优势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形成的决策才是成熟的可行的。
作为参加座谈会的行业专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聂永丰教授也表示:“座谈会上什么观点都有,没有形成什么必须要做的决定,而是让思想观点充分地表达、交流、交融之后,达成一定的共识。”
促共识推发展
这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效果十分显著。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凌振国告诉记者,双周协商会之后,经过整理归纳,全国政协将此次协商的成果以信息专报的形式报送给中央领导和国家相关部委。张高丽副总理专门对此次成果批示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建设部认真牵头,研究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意见。住建部部长陈政高两次主持相关部务会议,研究落实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建议。
“通过双周协商座谈会,有助于凝聚各方的共识,加快了《六部委关于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份文件出台的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表示。“由六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开展试点,这在部委文件出台过程中并不多见。而且从双周协商座谈会反映的问题来看,也印证了部委掌握的相关情况。大家一方面认识到这个问题很重要,需要加快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又比较审慎,没有一哄而上,认为要从试点开始实施。”
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委的采纳。在刚刚出台的这份《通知》中,六部委提出,要健全标准体系,完善政策机制,客观评估试点项目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连续运行能力、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水泥产品质量、项目运行经济性等,为下一步科学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提供依据;要优化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加快研发适合中国生活垃圾特性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核心装备;要逐步协调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与协同处置衔接机制、垃圾处理费用补贴与结算机制等政策支持。
地方也积极行动起来。据悉,湖北省政府就提出,要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物作为“十二五”后期和“十三五”首选处理方式,一劳永逸地解决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的后续问题。河北省政府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地区,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加入垃圾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内容。统筹规划垃圾填埋、垃圾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并优先选择水泥窑协同处置方法。
经过调研和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影响,许多全国政协委员也更深入地思考这个议题。作为住湘的全国政协委员,杨维刚返湘后,与省政协人资环委的工作人员专门到省环保厅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召开了有相关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希望也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之后,杨维刚写信给省领导,呼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全国政协常委、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刘晓榕再次深入华新水泥厂对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进行跟踪调研。
按照《通知》要求,有关部门组织本地区企业自愿申报,工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试点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发布试点名单。在试点运行一段时间后,住建部将会同工信部组织第三方机构对试点项目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
政协在关注、政府在推动,一道全社会共同面对的垃圾处理难题正在得到解决。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