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独家| 正文内容

    纪录:江西万年青:50年老厂的焕新之路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西省本地老水泥企业,具有50多年的历史,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江西水泥厂。

    共和国建立之初,万年青开基创业,奠定基石,开始了基业永固的辉煌远征;

    在拨乱反正的日子里,江西当时唯一的华新型窑熟料生产线在万年青达产达标,为江西乃至周边省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万年青成功兴建了我国第一条国产化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新型干法生产线,被誉为“中国水泥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号角吹响之后,万年青成为江西省建材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让跨区域发展战略由构想变为现实;

    进入新世纪,面对风起云涌的水泥整合并购浪潮,万年青描绘“二次创业”的蓝图,携手中国建材,勇敢地担当起江西省水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历史重任。

    现拥有万年、玉山、乐平、瑞金、于都等5 个熟料生产基地及多个粉磨站,熟料能力近1,300万吨,水泥能力达2,000万吨,居省内首位。

    我国水泥产业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洗礼后,企业沉沉浮浮,遗留下来能如万年青一般仍屹立并具有市场号召力的老牌企业已不多,万年青走过50多年风雨历史实属不易。

    一、立窑阶段:开创基业(1958-1977年)

    1958年4月,国家建筑工程部副部长赖际发来到江西,同省长邵式平就江西新建水泥厂等问题进行商谈;当月江西省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重点踏勘了乐平县湧山桥、萍乡市峡山口、万年县陈营镇三处厂址;6月17日提交了《建厂条件比较方案》,筹建年产45万吨的江西水泥厂,国家计委批准通过,江西水泥厂建厂筹备处正式成立;11月20日,江西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下达正式文件,确定在万年陈营镇(塔岗)筹建江西水泥厂。

    然而此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调整、前苏联逼债、宁赣铁路停建,1961年3月,原定从捷克斯洛伐克引进的第二台回转窑对方也已停止供货,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国家计委决定停建江西水泥厂。

    转机出现在1965年。这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为配合“三线”建设,国家建材主管部门按中央决策,对全国大中型水泥厂建设布局作出重大调整,决定在“大三线”和“小三线”筹建一批水泥厂,江西水泥厂被列为“小三线”布点设厂之一。

    鉴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皖赣铁路的重新修建,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军管会决定尽快恢复江西水泥厂的基本建设工程。1968年9月,国家计划委员会(1968)计重字386号文正式批准“同意江西(万年)水泥厂复建,建设规模为年产硅酸盐水泥23万吨,设计时考虑有扩建一倍的可能。”国家计划委员会在次年的1月批准江西水泥厂建设规模为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46万吨,选用2台直径3.5×145m华新型回转窑。1969年1月江西水泥厂筹建处成立的。设计方案按照1961年停建的基础上施工、安装,2台窑东西方向并列方位不变。

    第一台水泥磨于1970年7月30日安装试车成功。但由于受“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影响,提出在生产条件不具备时,也要发扬“光化精神”(在未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的前提下,提出了节约“四个一千”(节约钢材1053吨,水泥1900吨,木材1000多立方米,投资1300多万元),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同时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企业又大搞“边设计、边施工、边安装、边生产”的“四边”工程。这些都与生产规模不能配套,使建厂进度受到影响,给投产后的水泥生产带来隐患,并留下了“后遗症”。

    1971年10月1日,1#窑单机投料试车并不成功,1972年1月研究决定抢建江西水泥厂。1973年底,1#窑工艺线基本建成,2#窑窑筒体安装就位,并对1970年“设计革命”时造成的“后遗症”部分进行了整治和“填平补齐”,共完成工程项目240余项。1974年至1975年,基建工作转入了2#窑的安装和整条工艺线的调试收尾阶段。

    经江西省建筑工程局批准,本厂1#窑于1975年1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同年12月1日,2#窑也相继正式点火投产。但由于1970年“设计革命”时留下的“后遗症”,企业设备事故频繁,再加上缺煤少电,严重影响了水泥生产的正常进行。同年7月,厂党委为改变生产被动局面,顶住“四人帮”掀起的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风波,决定在缺煤少电的情况下,对窑头“三机”进行技术改造。“三机”改造的成功为提高双窑的运转率攻克了难关,掌握了生产主动权,是江西水泥厂生产发展史上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

    1979年,江西水泥厂生产水泥46.07万吨,达到年产水泥46万吨的设计要求,实现了三年三大步。2台湿法窑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与达产达标,使本厂成为全省首家采用国产华新湿法回转窑生产水泥的企业和全省规模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1988年水泥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0.51万吨;1993年以后,5次突破50万吨/年。

    2006年5月25日,经万年青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1#、2#湿法华新窑工艺设备予以报废拆除,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二、新型干法技术起步:扩建发展时期(1978-1996)

    1978年,万年青的湿法生产线日趋正常,接近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形势下,为进一步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8月12日提出《江西水泥厂扩建计划任务书》呈报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局。直到1981年5月,国家建材部以建材计字(1981)380号文确定江西水泥厂扩建;6月,江西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线扩建工程正式批准立项。

    1984年4月,这条日产2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线正式动工兴建,用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生产工艺线上8项土建主体工程。至1986年4月基本完成了生产工艺线上的专用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安装工作,12月27日,“庆祝日产2000吨工程建成试产大会”在江西水泥厂举行。试产过程非常艰难,既有工艺问题,又有设备问题,尤其是设备事故频繁,无法正常运转。需要技术完善的项目比较多,人力和设备材料供应安排有困难,在试产的两年多时间里,先后分三次进行了技术完善工作,改进后,新系统的生产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国家验收报告指出,工程设计是成功的。工艺技术较先进,总平面布置合理,自动化程度较高,设备选型基本适当。工程质量较好,整个工程经过单项竣工验收,工艺线上主要建筑工程优良率达90.9%,主要安装工程优良率达100%,铁路工程优良。

    1989年10月23日至25日,当时的江西省计委会同省建材局于对企业的扩建工程进行了竣工预验收;1989年12月7日至9日,国家建材局、江西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计委计办建设(89)345号文的精神,在本厂召开了“江西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生产线工程竣工、科技攻关验收会议”。

    日产2000吨熟料生产线扩建工程,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在多年技术积累基础上的全新设计,是真正意义上的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这是我国自行设计、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的第一条悬浮预热带RSP分解炉的窑外分解生产工艺线,在生料制备方面是按现代新型干法进行装备,在熟料烧成方面有新设计的预分解窑,与其配套的附属设备,如冷却机和排风机等都是新设计的,此外,第一次采用了全厂计算机集中控制。

    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江西水泥厂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大型干法工艺装备已从依靠国外成套引进,进入了自主发展阶段,为我国大型干法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奠定了基础,该生产线建成投产也是中国水泥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条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更加巩固了江西水泥厂在江西省建材工业领域的龙头地位,为后来的万年青最终跨入国家大型企业和全国建材工业50强奠定了基础。

    三、老企业焕新:历经沉浮屹立不倒

    1997年8月20日,经江西省政府和中国证监会审核批准,江西水泥厂启动改组,并作为独家发起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系统上网,向社会公开发行4500万“江西水泥”A股;9月23日“江西水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万年青成为江西省建材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一个新的生命从此从母体中破壳而出。

    (一)、1998~2003年:调结构促发展,迎来小阳春

    上市之后,公司经历过一段“小阳春”般的发展期。

    其实早在1993年,江西水泥厂在《厂“九五”计划》中就提出在“九五”期间建成4#窑的目标,并通过申报亚行贷款、与香港冠军集团合资等途径筹划“湿改干”技改项目,引进一条国外先进技术的日产2000吨熟料干法生产线,即建设4#窑。并进行了厂址初勘、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然而,由于资金筹措、与香港冠军集团合资未见成效等原因,这条生产线迟迟未能动工建设。

    江西水泥厂改制上市后,使这条生产线的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按照国家水泥工业“上大改小,调整结构”的方针,本着“低投资、国产化”的思路,并且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确定将4#窑建设为1#窑技改工程,充分利用老厂原有的设施能力,改变了全套生产线引进的初衷,采用基本国产化、部分关键设备引进的做法。在原江西水泥厂厂区内北侧易地建设一条日产2000吨熟料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年产熟料60万吨,其中厂内粉磨熟料30万吨,另将原南昌水泥厂700T/D生产线的粉磨系统改造为年产38万吨水泥粉磨站,组建南昌万年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11月18日,此项工程正式奠基动工;2000年的4月,熟料库以前的工艺生产线建成,并于当月的28日点火烘窑;2002年6月通过了国家验收。

    此外,万年青在玉山县的另一选点岩瑞镇开始建设玉山水泥厂,这是万年青公司为扩大水泥市场份额,做大做强,走出万年,实施跨区域发展而异地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水泥生产厂,也是万年青公司原规划中的“三个生产基地”之一。2003年3月,万年青公司正式组建玉山水泥厂,根据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建材局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及“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方针与建材工业“十五”规划,万年青公司确定在江西玉山建设两条日产2500吨熟料的新型干法生产线,2001年5月,万年青公司跨区域异地建厂和玉山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的战略不谋而合,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意向。1号窑系统于2003年5月5日点火,在1#生产线建成的同时,2#生产线开工建设,2004年6月,2#生产线建成投产。

    (二)、 2004~2005年:行业低谷,连续两年亏损

    然而,就在万年青人踌躇满志、宏图欲展之时,水泥市场不景气,整个水泥行业开始出现了全行业亏损,产业遭遇“产能过剩”,2003年国家银行对水泥企业惜贷。再加上万年青公司内部的管理不善,公司高管层中的一些人违纪违法,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受了重挫。

    从财务指标上看,万年青2004、2005年连续两年亏损,净利润额从2003年的4300万,直接下降为亏损,2004年亏损4900万,2005年亏损额扩大至1.38亿),总资产报酬率也从2003年的6.19%,下降至-0.7%、-4.6%。“江西水泥”A股股票也被特别处理,先后戴上“ST”、“*ST”帽子,面临退市风险。与此同时,公司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在建项目均停工缓建。

    (三)、2006年:引入民营资本,转危为安,走出上饶

    就在企业举步维艰的生死关头,2005年的7月上级依照法定程序对公司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新的领导班子临危受命,从转变作风入手,带领公司广大员工,坚持科学发展观,集思广益谋发展,在发展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为扭转困难局面,万年青人采取多种措施破解企业难题。同年的9月,万年青公司率先在玉山水泥厂实行“三项制度”改革的“补课”,次年在公司全面推开;12月,引入民营资本,成立了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取得突破,使处于缓建的瑞金项目工程又重新启动。

    2006年的4月,在万年青公司现在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的瑞金公司新点火投产了它的一期5000 t/d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工程,成为万年青走出上饶地区的第一步。

    当年,万年青不但扭亏为盈,全年盈利800万元,资产报酬率提高到3.5%,摘掉了“ST”帽子,并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60户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之一。

    (四)、 2007年至今:借助央企平台,二次创业

    2007年7月,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主的、由其他5家公司(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横空出世,并在上海注册成立,万年青公司用现金资产1.4亿元出资,占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4%。

    10月2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建材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万年县宾馆隆重举行。是日,由万年青公司和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各出资5亿元组建的江西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同时成立并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

    自从万年青牵手中国建材,合资成立的江西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经过一系列的整合之后,借助此次资金进入,并抓住了“十一五”中后期国家大规模投资的机遇,既巩固加强了赣东北区域、又推进赣州的规模扩张,于万年青而言,此次合作是其再一次腾飞的助力,突破资金短板后,强势发力,从一家老牌水泥集团,再次成为区域内主导:

    万年青水泥厂:建了1条3000 t/d,1条5000 t/d,分别于2008年10月、2010年8月投产。

    赣州:2008年的1月,收购了江西国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三家子公司各80%股份的议案。收购后,于都旋窑、东方红水泥、兴国水泥分别更名为江西赣州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简称赣州公司)、江西于都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简称于都公司)、江西兴国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简称兴国公司),同属南方万年青公司独立子公司。在原瑞金万年青的基础上,再次强势撼实在赣州的力量。

    景德镇:2009年6月30日南方万年青公司与江西锦溪水泥有限公司举行联合重组签约仪式,南方万年青公司收购其50%的股权,锦溪水泥在景德镇拥有1条2500t/d,1条3000 t/d生产线,是万年青布点再加一个区域。

    这个时期是万年青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2008年之后,万年青合计新增了850万吨熟料产能,占到总产能的60%以上;并实现了利润的连番增长,2014年净利润为8.8亿元,是2007年的27倍,资产报酬率15.34%,较2007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四、万年青区域布局:

    万年青产能主要分布在赣东北和赣州两个地区,布局方式均以“中心一线的熟料生产线+周边粉磨站”的集散模式。其布局虽然仅为两个区域,但在这两个区域的市场话语权都比较大。

    (一)赣东北

    万年青起家、核心区域,由上饶万年、玉山和景德镇乐平三个基地组成,8条生产线,熟料产能729万吨,占赣东北地区的61%;三个熟料基地以万年为核心,由东至西一字排开,是市场的主导者;

    上饶余干120万吨粉磨站配套万年基地,主攻南昌低端市场;

    其中,2009年收购的景德镇锦溪水泥,是万年青强势企业,成本可匹敌海螺,进一步夯实了赣东北地区的市场控制力。

    (二)赣州

    赣州,万年青在江西开辟的第二市场,由于资金问题,联手兴国水泥在赣州瑞金建设第一条5000 t/d 线。现已在赣州形成规模,熟料产能近600万吨,站到区域内约50%。区域分布面大,随着禾丰5000 t/d 线投产,进一步优化布局配置,沿赣州熟料基地集中在瑞金、于都一线。

    为有效扩大市场区域,万年青在东北石城、东南寻乌、赣州周边沙河和兴国建设4个粉磨站,形成区域市场,2014年在于都禾丰投产的5000 t/d 线熟料直供赣州沙河粉磨站(200万吨),进一步加强市场控制力。

    五、50年老厂的韧性和竞争力在哪儿?

    我国水泥产业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洗礼后,企业沉沉浮浮,遗留下来能如万年青一般仍屹立并具有市场号召力的老牌企业已不多,万年青走过50多年风雨历史实属不易。

    一方面积极嫁接外部力量:除与南方水泥携手外,还收购景德镇锦溪、赣州国兴两家水泥企业,仅从资金、股份方式进行合作,而仍旧沿用原班人马经营管理,充分融入了新兴民营企业灵活的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

    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内在竞争力:万年青的布局采用熟料基配套建设粉磨站,发挥产能扩大区域市场。而海螺水泥(万年青区域内的弋阳海螺)进入,激发了万年青的斗志,全面和海螺对标,从内在提升市场竞争力。

    2009年,公司把对标管理作为提高“四率”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强对标、抢市场、促增长”主题,不断把对标管理引向深入。2010年又在井冈山召开“对标管理推进会”,进一步坚定信念,增强深化对标的信心和勇气,根据各生产基地的实际,制订分阶段对标时间表,实施对标管理攻坚。2013年,公司确立了“用管理和技术双轮驱动对标管理”的思想,形成“争取用一年时间达到行业上乘水平”的共识,各厂提出了更为明确、更高要求的成本控制目标。

    开展对标管理以来,可比熟料综合能耗下降10.29 kgce/t、可比水泥综合能耗下降12.23 kgce/t;万元产值能耗每万元下降0.99吨标煤;窑可靠性提高0.02,吨熟料标煤耗下降9.29公斤,吨熟料工序电耗下降4.85度,吨水泥工序电耗下降4.40度,吨水泥耗熟料比下降0.85%,吨熟料维修费用下降5.05元,吨水泥维修费用下降1.91元。

    万年青以增产增效为主线,以对标管理为抓手,内降成本,外抢市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联合重组,经营规模、资产总量快速增长,销售收入、利税总额明显提高,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回首历经半个世纪风雨的“万年青”,正以崭新的姿态、更加豪迈的步伐,在江西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进程中,创下常青基业,铸造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GC05]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