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热点| 正文内容

    刘作毅:水泥破解产能过剩领先其他产业

    产能过剩是这两年的热点,不仅在水泥行业,在众多原材料、制造业部门都普遍出现。其实这个问题从上个世纪就开始谈,从落后产能过剩,到区域过剩,到新型干法产能过剩,到局部过剩,到全局过剩。产能过剩是经济、市场发展的一种必然反应,我们应关注企业发展、跟踪行业健康的运行轨迹,而不是简单纠结于“产能过剩、恶性竞争、污染环境”。

    生产能力大于需求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实际上,产能过剩是一个市场的反应,它的根本是经济发展速度问题。在过去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固定资产投资均在高位。这个过程中,水泥产业是一个成长的市场,再加之在21世纪以前,主要以落后产能为主,水泥产业既有市场成长,又有落后产能淘汰,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开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空间。

    2003年,新型干法发展还要靠政策支持来淘汰立窑。主要是因为:新型干法和立窑的投资差别很大,新型干法初始投资规模庞大,立窑最大优势是投资低,且已有现有市场,而水泥是一个同质化产品,新型干法要通过竞争将立窑挤出市场,所以尽管工艺先进,但价格比立窑高的并不多。这时新型干法最根本的问题是获取市场,这个时期业内曾经讨论过“先破后立,还是先立后破”,最后市场表现是“变立边破”,自然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个时期的产能过剩主要是落后产能过剩。

    随着新型干法建设不断推进,“十五”末期开始,部分地区就出现新型干法过剩。但很多投资者还没有看到这问题,经济发展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总是会有新的市场空间。因此经济发展从东到西,产能过剩也从东到西,这个背后的根本是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发展节奏。东部地区在2011、2012开始出现转折,新增产能放缓甚至停止,供需改善;中部地区正在交接时期;西部需求还是两位数,而供给压力越来越大,产能过剩正在向顶点靠拢。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不成熟,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十分复杂。尤其是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形下,市场不可避免会出现供不应求与产能过剩的情形,在经济快速成长时期,这个矛盾更为突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其背景的,中国的经济如果一步步走,不会发展的这么迅速,但长期快速运行就容易伴随而来众多问题,经济速度一慢,就容易看到产能过剩。2013年的经济比预期要好,企业业绩明显上调,然而如果经济再往下走,市场需求减弱,产能过剩又会加剧。所以前几年政府的调控手段越来越强,但效果越来越小,新一届政府清晰地看到了这个问题,提出:简政放权,减少市场干预。

    优胜劣汰竞争机制有利于破解产能过剩

    最早出现的“浙江现象”发生在东部,那一时间大家都在评论总结,认为是典型的个案。然而“浙江现象”之后就是“河南现象”、“辽宁现象”、“湖南现象”……,一直波及到西南区域(笔者曾撰文报道),而且有过之而不及。笔者几年来一直在跑市场跟踪这一现象,2011年在完成对内蒙、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地区的市场调研后,向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汇报,产能过剩已不是局部地区问题,西北地区产能过剩的势头已经形成,应该说全国范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现象。因此,产能过剩是一个具有规律性,是发展阶段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产能过剩的状态下,更有利于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迫使低效率企业、低效率产能退出市场,从而使市场供需不断趋于平衡,在市场逐渐成熟之中经济结构也不断优化。在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转型,节奏放缓,产业竞争必然加剧。业内外一些媒体曾以“恶性竞争”来形容企业的这种竞争。恶性竞争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制造出来的,也不是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左右的,竞争的背后,是市场的变化,企业要应对市场变化随之采取措施。

    海螺是水泥行业里市场竞争力最强、成本最低的企业,他的熟料产能利用率基本在85%以上,2013年甚至达到了93%,我们能说他的产能是过剩的吗?成本低,能耗低,这就是市场竞争力。实际上所有企业指标在向海螺靠近,以海螺为对标,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拿份额,进行市场竞争,避免被市场所淘汰。为什么水泥产业有并购、要提高集中度,这背后全是竞争这只手在推导,不竞争如何提高集中度,如何优胜劣汰,如何产业升级、进步?

    水泥破解产能过剩领先于其他周期性行业

    对于水泥产业而言,当前更应该研究的是如何破解产能过剩,华东地区是如何走出产能过剩的?中部地区产能破解又有哪些进展?然而这些经验是否就能够简单复制?

    一是,华东、华南和其他地区不一样,都有“江”的水运概念,通过水运物流,可以延长战线,加大竞争力。

    二是,华东、华南的季节性差异大,1~2月是淡季,四季度是旺季,季节性操作非常强,这两年根据市场分化、供需分化、地区分化,实行淡季走量、旺季走价,破解产能过剩的回旋余地加大。而北方市场4、5月启动,11月市场就转淡,中间仅5、6个月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如何分化?

    三是,西部经济欠发达,投资靠国家的重点项目拉动,房地产等并不发达,产能过剩或比东部地区更难处理。

    因此,供需关系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而要看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区域,根据经济、市场、季节、企业等情况区分对待。水泥在破解产能过剩、对待市场的变化方面,积极大于消极,这几年健康发展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主基调,而不是以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为主基调。产能过剩是水泥行业始终要面临的问题,水泥企业破解产能过剩有几种方法:

    一是,季节调节。企业根据季节的供需关系改变策略,利用季节的差来调整价格。

    二是,市场整合。例如西南地区产能过剩,但这种产能过剩是一种分散的产能过剩,中国建材进入,是要提高集中度,要破解产能过剩;海螺已经是西南第二大企业集团,通过布局重新控制市场。

    三是,产能发挥。水泥企业限制产能发挥,但是这种控制产能过剩要求能够达成共识,这种共识在市场向好容易形成,市场不好时联盟就容易瓦解。因此,在一些地区新提出概念,为了破解产能过剩,实行份额第一、全产全销,逼停高成本高企业,这个势头已在部分地区展开。

    四是,政策支持。38号清醒地认识到产能过剩,但最终名存实亡,付诸东流,说明光靠政府发政策是左右不了市场的,企业更多地是将其理解成为最后的晚餐,线上的更多、更快。随后又出台41号文件,从现在看,对新增产能的遏制开始发生作用,新增产能从2011年后开始出现下滑。市场的调节是根本的,政策的力量也不容小视,如果两只手不一起出手,治理产能过剩就难以成舟。

    水泥产业作为国家首先推出到市场的竞争性行业,比起其它没有放开的周期性行业,更容易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在破解产能过剩、将产能过剩的压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领先于其他行业,这点在资本市场或反应得更为明显。相较于其他行业,我国水泥行业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不易储存,这不但受企业的库位决定,也受水泥产品性质决定,这一点明显有别于煤炭、钢铁,中间商不像他们那么多,拿货的时间间隔也比较短。二是季节性明显,三是受运输半径限制。正是因为有这些特点,使水泥产业的产能发挥时期、空间都较其他产业要易于控制,从而在产能过剩破解要领先于其他行业。


    [责任编辑:GC02]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