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产业| 正文内容

    工信部为钢铁水泥摘帽正名:节能环保 变身优势产能

    7月22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2015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提出为钢铁等行业正名。

    黄利斌说,过去像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但现在这些行业都转成了节能环保的产业,已经是优势产能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也持相似的观点,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现在钢铁的生产流程越来越绿色,而且钢铁产品本身质量提升也在促进节能环保。”

    而在谈及当前工业经济的压力时,黄利斌坦言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他说,原来定的“十二五”产能淘汰任务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主要任务是化解过剩产能。

    大多数钢企达环保标准

    过去像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都戴着“两高一资”的帽子,即是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现在经过这几年努力,应该正正名了,因为这些行业都转成了节能环保的产业,已经是优势产能了。”黄利斌说。

    对于黄利斌为钢铁等行业“摘帽”的说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前认为钢铁行业是高耗能行业这个说法本身不太科学。“钢铁不是一个单纯的耗能行业,在冶炼过程中,它还能产生二次能源。现在钢铁生产中所需的约70%到80%的能源是通过二次能源转换提供的。”迟京东说。他还提及,十年前生产一吨钢需耗费1.5吨标准煤,现在只需要500公斤了。

    而对于钢铁行业的高污染说法,迟京东表示,经过几年的技术升级改造,大多数钢铁企业基本上都能达到现有的环保标准。目前只是有个别的污染因子还较多,例如目前还不能有效解决硝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现在脱硝技术在国外也都不太成熟。

    此外,迟京东提及,近年来钢铁产品质量或附加值提升促进了节能环保。例如,现在的钢产品越来越轻,装备到汽车上就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化解产能出现积极因素

    在谈及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压力时,黄利斌认为,结构调整、化解产能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但是目前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因素。

    他以电解铝行业为例说:“这几年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行业结构调整,今年出现了很好的改观。电解铝行业上半年的消费量增长了8%以上。另外,它的产能利用率基本恢复到80%以上。效益情况在5、6月份由负转正。这个行业3年来处在全行业的亏损状态,但是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也出现了转机。”

    但是黄利斌坦言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的压力依然存在。他列举的数据显示,煤炭1~5月份全行业利润同比下降了60%多,水泥、玻璃行业利润下降了60%多,冶金行业利润下降了36%。

    黄利斌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困难问题,都和产能过剩有直接的关系。”以钢铁为例,迟京东告诉记者,从行业内部看,现在全国有12亿吨钢铁产能,但对钢铁的需求也就7亿到8亿吨左右。

    针对产能过剩的问题,近年来各地推动了落后产能淘汰工作。黄利斌表示,“经过这几年持续不断地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原来定的‘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在去年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基本上告一段落,‘十三五’主要任务是化解过剩产能。”

    黄利斌表示,“十三五”期间化解产能的方式首先还是要严控新的产能,主要采取新建项目实行等量和减量置换。此外,他还提及企业兼并重组、励优势企业“走出去”等产能化解方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黄利斌提及的通过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来化解产能的方式在此前还较少涉及。他说:“我们要推广钢结构运用和绿色建材下乡,促进高品质的钢材和铝材运用。”

    迟京东向记者介绍说,现在我国的建筑中90%以上的部分是钢筋混凝土,而在发达国家的建筑中50%~60%的部分属于钢结构。推广使用钢结构不但能化解部分产能,而且可以做到回收使用,不产生环境垃圾,还可能推动我国的钢铁生产结构向高附加值转型。

    摘掉“两高一资”帽子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表示,过去像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都戴着“两高一资”的帽子,即是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现在经过这几年努力,应该正正名了,因为这些行业都转成了节能环保的产业,已经是优势产能了。”


    [责任编辑:GC05]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