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独家| 正文内容

    辽宁市场:上升期产能要增,下行期产能也要退

    辽宁省地处东北、华北两地区之间,一谈到东北市场,有人就会责难辽宁影响了东北市场,致使市场竞争激烈,价格走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水泥价格

    辽宁乃至东北的水泥价格顶点出现在2012年,滞后全国。其主因是吸取了长三角地区在需求增长背景下,如何抑制新增产能,控制存量产能发挥。东北地区地处北方一隅,区域相对封闭独立,在区域流动性控制上要好于华东地区,这是东北地区价格要高于全国的重要原因。

    2012年是辽宁水泥价格走势分界岭。此前,在市场上行背景下,借吉林、黑龙江两地市场拉动,价格一路走高,2012年摸高到422元/吨,高出2011年全国的最高水平。

    2012年后,价格是拦腰砍去,悬崖式下滑,4年间跌掉222元/吨,平均每年下跌56元/吨,这是在全国任何地区都未出现过如此快速持续下跌的情况。 

    二、水泥产量

    辽宁省对中国水泥水泥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

    1949~1983年,连续35年保持全国水泥产量第一,这个记录在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49~1959年,是国家恢复经济建设重要时期,辽宁省生产水泥1,858万吨,一个省的水泥产量占到全国的33.64%,这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84年,江苏省生产水泥983万吨,首次超越辽宁;1985年广东省生产水泥1,150万吨问鼎;1986年山东省生产水泥1,346万吨,力排对手夺冠。而后是几度易手,1994年山东重获水泥产量第一桂冠,保持连续15年直到2008年,期间一省水泥产量占全国的11.70%。

    这表明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地推动了全国水泥工业。

    2008年4万亿再一次拉动了辽宁省水泥工业发展:

    2011~2014年水泥在高位持续4年,2013年水泥产量6,000万吨,较2008年增长了47%。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调整,东北地区首当其冲,需求快速回落,2015年水泥产量4,500万吨,两年间跌去了24%。走出了一个高起高落态势,现在还不能说见底。

    三、新增产能

    2007~2013年,6年间水泥产量增加了2,100万吨,伴随需求的增加,价格从288元/吨增加到422元/吨,价格持续上涨了134元/吨。

    正是在这样量价齐升市场背景下,新增产能也在加速登场。

    2011年产量5,690万吨,2013年产量6,005万吨见顶回落,两年只增加了300万吨,而期间新上10条生产线,熟料产能1,300万吨,折合水泥市场能力2,400万吨。

    在市场上行背景下,大家都借机而上,要发展,谁也不会去考虑市场会什么时候下来。

    四、供需关系

    需求、供给端不对称的发展必将引发供需关系的变化,辽宁省是全国水泥先行下行市场,特征非常明显。 

    2001~2015年,辽宁市场走过了完整的一轮市场上行、高位、下行行情:

    2001~2008年,市场上行期,生产水泥2.3亿吨,增速9.88%,年均增量265万吨;

    2009~2013年,高位平台期,生产水泥2.7亿吨,增速8.32%,年均增量386万吨;

    2014~2015年,市场下行期,生产水泥1.0亿吨,增速-12.6%,年均减量731万吨。

    • 2014、2015年连续两年负增长,2015年负增长21.55%;

    • 2015年水泥产量较2013年跌去1,462万吨,幅度25%;

    • 2015年产能发挥率42%,较2011年66%下降24%个百分点。

    一方面是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供给增长,导致供需关系变化。2011年后,需求微增,维持在高位,变化不大,但新增产能仍在持续增长。辽宁省采取控制存量平抑市场供需关系,产能发挥率60%。

    随着市场需求上升动力不足,供需关系日益吃紧。价格是市场晴雨表,反映的更加直接。2013年虽然需求在高位,由于2011~2013年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2013年产量在高位,价格却较上年下跌42元/吨。

    2014年市场下行信号发出,价格表现更为敏感,2014、2015年价格连续深度跳水。

    结束语

    2016年辽宁水泥市场是否能够止跌企稳,现在还很难做结论。但从这两年的市场走势看,东北地区的房地产影响更大,重点项目和内地比较也要少一些,更不要去和西部地区比了。

    假设市场需求在十三五期间按3%下降,产能发挥率将进一步跌至36%,这样的运转率仅用限产能维持吗?目前市场P•O 42.5的价格已跌至200元/吨,哪还有什么钱可赚。

    前期一直靠限产来维护市场的供需平衡越来越难以维系,突出反映就是市场价格的表现。价格的背后是大家都在抢越来越"'珍贵的量",而量的背后就是企业未来的生存资格。

    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产业的利润,企业的经营质量。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要进来,要扩大规模。但市场缩量了,却没有相应的产能退出。政府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出"供给侧改革",这是问题提出的由衷。

    市场上升期,通过抑制存量发挥在水泥产业有良好表现。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还仅仅用限产的办法来应对,那是远远不够的。

    华北、东北是全国先行下行市场,非常清晰地看到:产业效益持续下降,连以往有骄人业绩的上市公司也深陷其中。如何将还要”扩大的过剩产能”退出是摆在产业面前的迫切问题。

    政府已经指出了过剩产能问题所在,产业、企业都要有所应对、有所谋划。大家看到政府对煤炭、钢铁产业有所动作,也在企盼政府对水泥产业有所光顾。争取政府支持是必要的,但产业也要有所准备、有所动作。

    辽宁已面临这么严峻的市场,希望能够有所建树、集思广益,为产业摸索一条破解过剩产能的出路。


    [责任编辑:GC05]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