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独家| 正文内容

    专访|于九洲:稳定京津冀市场成果 加快推进去产能

    水泥地理于5月24日对金隅冀东水泥公司总经理于九洲进行了专访,就当前水泥市场及去产能等问题进行交流。于九洲总经理认为:

    从京津冀水泥行业发展的走势上看,金隅和冀东的战略重组,改变了京津冀的水泥市场格局,消除了两大企业的恶性竞争,市场得到了理性恢复。区域内的其他企业也体会到了多年来恶性竞争的苦果,纷纷回归到行业协调沟通、自律发展的正轨。京津冀业内企业初步形成了不搞恶性竞争、合理分量、促进价格稳中有升的共识,并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水泥行业的竞争秩序大为改善,市场价格从去年至今一路回升,行业效益大幅度提升。京津冀水泥市场正在由过去的全国水泥市场的价值洼地逐步向价值高地转变。

    金隅冀东水泥在京津冀市场有近60%的产能,在该区域最具市场话语权。在集团内,公司根据各企业的市场分布和水泥流向,重新划分区域市场,统一销售,引领行业稳量保价,促进价格稳中有升。公司对市场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市场把控力大大加强;一改内部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做到令行禁止,执行力大大加强,使多年市场低价竞争的局面得以迅速改变,市场价格得以恢复理性,2017年在去年价格恢复的基础上又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的这种平稳向好的局面还很脆弱。金隅冀东的战略重组所带来的市场效果只是初步的。市场需求逐年下滑是一个不争的趋势,产能过剩、供过于求还很严重,业内暂时的共识维系下的市场价格还很脆弱。大企业希望通过调整供给量来稳定市场价格,使各企业获得合理的、适当的利润。而有的企业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凭借在税收、环保、质量、用工等方面所谓的成本优势,总是试图以低价扩大自身份额,蚕食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这种为一已之利搞小动作、打小算盘的博弈是无法避免的、非常有害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恶化的。目前这种脆弱的平衡与稳定是不可持续的。市场秩序面临由乱到治、由治到乱的恶性循环。

    要跳出这种恶性循环,真正使水泥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本的出路还在于有序、合理地去产能,使供求达到基本合理的平衡。要实现真正地去产能,需要政府、协会、企业共同努力去推动,需要企业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去产能的共识。只有互信,才能互利。只有维护好行业利益的大局,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合理利益。

    首先,业内要达成稳固的共识:过剩的产能一日不去,恶性竞争将难以从根本上避免,行业将难以长治久安。错峰生产也好,阶段性停产限产也好,只是去库存、降产量,维系脆弱的市场平衡,并没有真正实现去产能。那么由众多利益主体所形成的过剩产能将很难避免恶性竞争。一旦脆弱的平衡打破、恶性竞争再起,苦日子还会降临,对行业发展不利,对企业生存也是不利的。

    其次,去产能要找到一个大家认同的公平合理的路径和机制。行业应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产能非去不可,而且应该去劣势企业的产能,保留优势企业产能,避免低质低效、违法违规的生产对资源、环境造成的浪费和损害,而去产能的成本则应由受益者共担。也就是要遵循风险共担、损失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并购重组、产能置换、托管、交叉持股等多种方式,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这样一个大的利益共同体、企业联合体下去统一推进去产能公平、合理、有序、高效地开展。

    再次,行业协会和大企业要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加大去产能意义的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力度,牵头组织业内企业加强沟通协调,使信息对称,共同分析判断市场趋势、行业走势,真正静下心来共同分析利弊得失,形成合理有序去产能的共识,使各企业充分认识到去产能是大局,搞小动作不可持续,只会加剧恶性竞争,一损俱损,没有出路。

    最后,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查处在税收、环保、质量、用工等方面投机取巧、违法违规、扰乱行业秩序的企业,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创造公平的竞争平台,使这些企业丢掉幻想,规规矩矩地融入到行业共同依法合规、有序合理去产能的正途中来。

    所以说,去产能离不开政府的公正严格执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引领、协调、推动和规范,离不开大企业集团理性决策与带头,更离不开全行业企业的高度共识和企业家的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


    [责任编辑:GC03]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