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独家| 正文内容

    专访|曹江林:在水泥高位平台期做好供给端改革

    水泥地理于6月1日对中国建材股份公司曹江林总经理进行了专访,就当前水泥行业新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交流。曹总对在水泥高位平台期,如何做好供给端改革提出了看法:
     
    今年水泥市场会有不错表现,2011年是行业最高点,利润超过1000亿,2013、2014产量24亿吨左右,利益都接近800亿,2015年水泥产量23.5亿吨,量沒少多少,价格却一落千丈,跌到了330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出入。
     
    起落之后,大家对市场共识逐步趋同。市场上行期大家都盯着需求,欲分一杯羹。市场需求放缓,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供需弹性不仅缩窄,而且产能过剩现象加大,几乎全国所有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的过剩。也就是“供给端”出了问题。
     
    水泥是基础原材料工业,和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经济正在调整之中,但仍保持中高速发展。中国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要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正处在发展阶段的“金砖四国”其他三个国家,这是一个基本现实。
     
    中国建材2012年提出了水泥行业进入高位平台期概念,认识到水泥两位数高速増长时期已经结束,将进入一个中低速,窄幅震荡的时期,根据我们的测算,这个时间段在十年左右。
     
    这几年的运行轨迹验证了我们的判断,2013~2016年,全国产量在24亿吨左右,窄幅震荡,范围在3%,2017年也会在24亿吨附近。但我们注意到;南北地区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北方地区占全国总量的20%,南方占80%。
     
    水泥是靠需求吃饭的产业,就是靠投资拉动,细分有几类投资,基本建设、房地产、工业、农村市场。这几方面投资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表现有所不同,互有变化。我们要把握这些变化,应对这些变化。
     
    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高潮期已过,但还在高位。城市化建设水泥用量将是我们关注点,城市管道、轻轨交通,还有水利建设……都会在推进之中。
     
    中国建材,做水泥业的一个切入点就是在“供给端”上做文章,走出一条与其他大企业发展不太一样的发展轨迹。业内领先的大企业大都是以新建为主,做大规模、区域延伸。
     
    中国建材是央企,是行业新兵,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宋董事长有慎密、长远的思考。既要考虑国内的实际情况,又要借鉴国外经验。
     
    现在大家都看到了,也认识到了:中国建材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市场整合,不断地成长、发展起来。其特点是:
     
    考虑行业周期性特点,在全国进行大规模区域布局,选择合适的地区、时间段,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市场整合。整合的目标就是供给端的"存量”。
     
    中国建材是国企,也是央企,通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企业,在整合“存量”的同时,用宋董事长的话来说,就是要做行业,中国建材一直坚持做好行业,只有做好行业才能做好企业,中国建材一以贯之,坚持不懈,无论市场起伏,始终坚持这一理念,这就是中国建材不断走在行业前面的原因。
     
    2012年之后,水泥市场发生了根本性转折,需求在高位窄幅震荡,需求增长空间不再。
     
    从国家到产业都认识到了钢铁、煤炭、水泥、玻璃、船舶等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一时间,“供给侧”、“去产能”在各类媒体上都是热点新闻。
     
    钢铁、煤炭业,体量大,影响远,国家对这两个产业“动手术”。水泥行业怎么做,业内对现状要取得共识,在认识中不断推进:
     
    停增量一去产量一去产能。
     
    这就是我们正在走,还要走的路:
     
    2015年,市场给了我们教训;
     
    2016年,我们总结了经历,使过度下滑的效益受到抑制;
     
    2017年,我们通过对供给端的控制,去实现合理的效益回报,应该能够实现。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去产能,高位平台期已走过了五个年头,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6年,中建材、中材重组,金隅、冀东重组,此前拉法基和华新的合并。说明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市场的力量在推动产业整合,大企业间不同形式重组已推上日程。
     
    2017年,需求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供给端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在资本市场、实体市场上都有所表现。时间已过半,今年会有一个期待的效。
     
    中国建材所关注的是:
     
    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水泥的需求是处在一个什么水平,波动范围有多大;相应要去多少产能,去的途径在哪;从政策和市场两个方面,如何推动。
     
    也就是既要对市场需求端做出一个理性判断,又要相应对供给端现状做好分析,打通去产能的通道。只有这样,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供需关系下,进行市场调控手段,行业就会得到合理的效益。
     
    中国建材在市场上行期,在存量整合上做了大量工作,在高位平台期,中国建材将积极参与去产能工作,使行业成为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行业。
    水泥地理于6月1日对中国建材股份公司
     
    总经理进行了专访,就当前水泥行业新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交流。曹总对在水泥高位平台期,如何做好供给端改革提出了看法:
     
    今年水泥市场会有不错表现,2011年是行业最高点,利润超过1000亿,2013、2014产量24亿吨左右,利益都接近800亿,2015年水泥产量23.5亿吨,量沒少多少,价格却一落千丈,跌到了330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出入。
     
    起落之后,大家对市场共识逐步趋同。市场上行期大家都盯着需求,欲分一杯羹。市场需求放缓,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供需弹性不仅缩窄,而且产能过剩现象加大,几乎全国所有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的过剩。也就是“供给端”出了问题。
     
    水泥是基础原材料工业,和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经济正在调整之中,但仍保持中高速发展。中国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要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正处在发展阶段的“金砖四国”其他三个国家,这是一个基本现实。
     
    中国建材2012年提出了水泥行业进入高位平台期概念,认识到水泥两位数高速増长时期已经结束,将进入一个中低速,窄幅震荡的时期,根据我们的测算,这个时间段在十年左右。
     
    这几年的运行轨迹验证了我们的判断,2013~2016年,全国产量在24亿吨左右,窄幅震荡,范围在3%,2017年也会在24亿吨附近。但我们注意到;南北地区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北方地区占全国总量的20%,南方占80%。
     
    水泥是靠需求吃饭的产业,就是靠投资拉动,细分有几类投资,基本建设、房地产、工业、农村市场。这几方面投资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表现有所不同,互有变化。我们要把握这些变化,应对这些变化。
     
    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高潮期已过,但还在高位。城市化建设水泥用量将是我们关注点,城市管道、轻轨交通,还有水利建设……都会在推进之中。
     
    中国建材,做水泥业的一个切入点就是在“供给端”上做文章,走出一条与其他大企业发展不太一样的发展轨迹。业内领先的大企业大都是以新建为主,做大规模、区域延伸。
     
    中国建材是央企,是行业新兵,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宋董事长有慎密、长远的思考。既要考虑国内的实际情况,又要借鉴国外经验。
     
    现在大家都看到了,也认识到了:中国建材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市场整合,不断地成长、发展起来。其特点是:
     
    考虑行业周期性特点,在全国进行大规模区域布局,选择合适的地区、时间段,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市场整合。整合的目标就是供给端的"存量”。
     
    中国建材是国企,也是央企,通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企业,在整合“存量”的同时,用宋董事长的话来说,就是要做行业,中国建材一直坚持做好行业,只有做好行业才能做好企业,中国建材一以贯之,坚持不懈,无论市场起伏,始终坚持这一理念,这就是中国建材不断走在行业前面的原因。
     
    2012年之后,水泥市场发生了根本性转折,需求在高位窄幅震荡,需求增长空间不再。
     
    从国家到产业都认识到了钢铁、煤炭、水泥、玻璃、船舶等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一时间,“供给侧”、“去产能”在各类媒体上都是热点新闻。
     
    钢铁、煤炭业,体量大,影响远,国家对这两个产业“动手术”。水泥行业怎么做,业内对现状要取得共识,在认识中不断推进:
     
    停增量一去产量一去产能。
     
    这就是我们正在走,还要走的路:
     
    2015年,市场给了我们教训;
     
    2016年,我们总结了经历,使过度下滑的效益受到抑制;
     
    2017年,我们通过对供给端的控制,去实现合理的效益回报,应该能够实现。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去产能,高位平台期已走过了五个年头,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6年,中建材、中材重组,金隅、冀东重组,此前拉法基和华新的合并。说明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市场的力量在推动产业整合,大企业间不同形式重组已推上日程。
     
    2017年,需求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供给端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在资本市场、实体市场上都有所表现。时间已过半,今年会有一个期待的效。
     
    中国建材所关注的是:
     
    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水泥的需求是处在一个什么水平,波动范围有多大;相应要去多少产能,去的途径在哪;从政策和市场两个方面,如何推动。
     
    也就是既要对市场需求端做出一个理性判断,又要相应对供给端现状做好分析,打通去产能的通道。只有这样,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供需关系下,进行市场调控手段,行业就会得到合理的效益。
     
    中国建材在市场上行期,在存量整合上做了大量工作,在高位平台期,中国建材将积极参与去产能工作,使行业成为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行业。
     
     

     


    [责任编辑:GC03]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