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独家| 正文内容

    台泥,走向环保产业的必由之路——1

    ——访台泥董事长张安平
     
    2017年7月1日~9日,媒体团一行15人应台泥董事长邀请,前往台湾进行环保项目考察,此次是我自2006年、2012年赴台考察之后,第3次赴台泥实地考察。每次考察内容不同,台泥在大陆的工厂我都走过,广东英德、广西贵港、江苏句容、重庆合川、贵州安顺几个省区的工厂更是几进几出。而在大陆的另一端 —— 台湾我们是不定期地前往考察,虽然考察的间距相隔较长,但3次考察内容侧重是有所不同:
     
    2006年,台泥公司刚刚进入大陆水泥业,为让大陆同行对台湾水泥及台泥公司有所了解,媒体作为先遣,绕道香港、泰国,几费周折来到台湾,重点是考察水泥+发电+港口三合一循环经济模式,并对原生态的矿山竖井开采进行考察。
     
    2012年,大陆开始经济调整,水泥市场进入平台期,水泥发展向哪个方向走?台湾较早地进入水泥大发展周期,也正是由于台泥公司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就有所准备。这一年我访问台湾,主要是对行业正在关注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和对台泥的产业链延伸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期间,台泥特地向我们展示了正处于试验阶段的碳捕获技术和微藻固碳与养殖;同时我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水泥及混凝土专业研究室和植物保种中心。使我们对台泥的产业链延伸、多元化方式垃圾焚烧、前沿科技攻关、保育植物的理念并实施留下深刻印象,台泥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已不仅仅是水泥专业企业了,而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多元发展的大集团。
     
    2017年,新任董事长张安平接任后,对台泥的业务进行全方位审视。做出决定:台泥全面向环保业转型。受其邀请我们此行正是带着这个问题来考察台泥如何转型,来听张董事长的解读。
     
    我将这11年对台泥的跟踪、认识、了解,形成三个篇章。从这一个侧面来了解台泥、了解张董事长。
     
    台湾水泥发展
     
    参观台湾水泥公司印象
     
    张董事长解读台泥转型环保
     
    一、台湾水泥发展
     
    1 台湾水泥消费量
     
    台湾经济经历了发展期、鼎盛期和衰退期。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发展期,80年代,台湾经济进入了鼎盛期,台湾的人均GDP由1980年的2 394美元增长到1990年的8 325美元,台湾成为发达经济体。1993年,是鼎盛期的高峰,台湾经济增长率高达10.75%,自此以后,台湾的经济增长率再也未达到过10%以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台湾经济处于波动状态,几次出现了负增长,进入衰退期。
    台湾水泥消费量1993年见顶,2 797万吨,走出和台湾经济同样轨迹。1997年下降到2 100万吨,较1993年下降25%;2008年进一步走低到1 179万吨,较1993年下降58%;2010年跌到谷底1 170万吨,随后基本稳定在1 200 万吨,2016年再度掉头下行到1 025万吨。
     
    2 台湾水泥企业
     
    80年代末,台湾调整水泥产业布局,将水泥产业由西向东迁移,以期形成以沿东海岸的水泥产业布局。
     
    随着台湾岛内水泥需求不断下降,减少水泥产能,相应企业数量随之减少,企业数减少到6家。台湾水泥公司熟料产能规模最大,下属3家水泥企业分布在花莲和宜兰,产能占台湾总量42.82%;其次亚洲水泥,分布在花莲和新竹,产能占31.68%;两家企业占到74.5%,台湾水泥产业有极高的集中度。
     
    台湾水泥市场长期处于饱和并呈下跌形势,台湾水泥、亚洲水泥、嘉新水泥、环球水泥、信大水泥等家公司看到正在快速崛起的大陆新兴水泥市场,纷纷来大陆投资建厂。
     
    3 台湾水泥公司
     
    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英语:Taiwan Cement Corporation)简称台湾水泥、台泥,为台湾第一家股票上市企业,总资产高达390亿元人民币。
     
    1945年日本投降,民国政府行政院资源委员会接管了日本人留下的全部水泥工厂,在此基础上于1946年成立台湾水泥公司。
     
    1954年在台湾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辜振甫先生将田产换得台湾水泥公司股票,成为该公司大股东。
     
    1962年台湾水泥公司改组成台湾水泥股份公司,在台湾上市发行股票。同年,在香港成立香港水泥制造公司。
     
    1973年,辜振甫先生担任台湾水泥股份公司董事长,1997年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香港台泥水泥控股公司,当年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发行股票。
     
    2000年,香港台泥水泥控股公司改名为台泥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管辖台湾水泥股份公司在大陆的业务。
     
    2003年,辜成允先生接任台泥股份公司董事长职务。
     
    2017年,张安平先生接任台泥股份公司董事长职务。
     
    4 台湾水泥在大陆的发展
     
    台湾水泥公司经历了在台湾水泥周期发展历程,决定在大陆展开其宏伟水泥发展目标。公司在大陆发展进程经历了两个时期:发展期、平台期;选择两个重点发展区域:深耕华南、拓展西南。采取新建、收购并举,增加产能规模,扩大区域范围,加强市场话语权。
     
    深耕华南,建设大型生产基地
     
    2003年9月台湾水泥股份公司进入广东,成立台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2006年1月、2008年1月先后投下4条6000 t/d 生产线,形成年熟料产能为744万吨、水泥产能为900万吨的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台泥英德基地,通过公路和北江水路,将产品运抵珠江三角洲市场。随着清远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北江通航能力大幅提升,对降低销售成本非常有利。
     
    2005年5月,台泥公司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台泥(贵港)水泥公司,2008年下半年,4条6000 t/d 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形成与英德基地相同规模的又一个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台泥贵港基地,主要优势是既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又紧靠通航能力较大的西江,既能立足于本地市场,又可借助西江进入在珠江三角洲水泥市场,和英德基地相呼应,形成自己的优势。
     
    台泥进入大陆水泥特点:抓住经济快速发展大背景,以强大的资金投入打造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配置大型化装备,形成区域布局,和国内两家顶尖大企业集团海螺、华润站在一个高起点起跑线上,形成产业进入门槛,有效地控制区域,稳定市场。
     
    加快并购,扩大区域规模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针对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新兴产业有序发展,以(国发[2009]38号)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台泥积极响应政策,将企业的规模发展模式迅速由新建转为收购,期间,纳入旗下的大都是上乘的水泥"稀缺资产"。 
     
    2008年1月台泥公司兼并了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县的嘉新京阳水泥公司,后将它改名为句容台泥水泥公司。该公司于1997年建成1条6 000吨熟料生产线,台泥兼并后又扩建了1条同等规模生产线,全厂熟料产能达394万吨。
     
    句容台泥公司紧靠长江,所建码头能停靠万吨轮,面对本地、沿海、海外三个市场。通过江海联运将熟料运抵福州市年产225万吨水泥粉磨站,销往福建沿海地区。
     
    2009年1月,台泥公司兼并了香港昌兴国际集团公司旗下专营水泥的子公司昌兴矿业股份公司。收购昌兴,是中国水泥业收购的经典案例,谁拿下昌兴都会长"半头",台泥一鸣惊人拿下昌兴13条线,合计熟料产能1 540万吨,分布在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辽宁,使台泥在大陆的战略布局更为丰满、充实,如虎添翼。
     
    1)昌兴矿业在广东英德独资的3条5 000 t/d线与台泥(英德)水泥公司的4条6 000 t/d线一江之隔,在华南地区形成1 209万吨熟料生产基地。是继海螺水泥公司在安徽4个千万吨级熟料基地之后的第5个台泥公司的千万吨熟料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外唯一的千万吨级熟料基地。
     
    2)昌兴矿业公司在辽宁辽阳在建的5 000 t/d熟料生产线,被兼并后很快就建成投产。这给台泥公司增添了南方布局以外的一个生产点。
     
    3)昌兴矿业公司在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都有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台泥公司兼并昌兴矿业公司后,奠定了向西南拓展的基础。
     
    4)在收购昌兴生产基地同时,台泥获得了一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水泥技术、管理、经营团队,为今后的公司发展积累了人才储备。随后在贵州、四川、湖南又有多项收购,进一步巩固、完善市场布局。
     
    拓展西南 开辟第二市场
     
    2011年台湾水泥股份公司进入西南地区,在昌兴矿业公司原生产点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拓展水泥业务,主要是兼并重组和老厂扩建,只有少量新建。
     
    台湾水泥公司在珠江三角洲与海螺和华润3家大企业形成三足鼎立,在西南地区则与中国建材旗下西南水泥和海螺水泥各自雄踞一方。台湾水泥公司在西南地区兼并重组过程中与西南水泥按各自战略布局采用互换企业权益的做法,台泥购入西南水泥5个水泥企业的权益,同时向西南水泥出售6家水泥企业权益。这种做法避免两大公司在同一市场碰撞,在水泥行业内开创企业合作新模式。
     
    经过4年多开拓,台泥在西南地区的水泥企业布局已基本定型,其独资或控股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在西南各省有14条不同规模生产线,熟料产能共计1 770万吨,占公司在大陆地区总产能的39%。在台泥公司的大陆布局中,西南地区的业务已占重要地位。
     
    辜成允先生领导台湾水泥股份公司在大陆辛勤耕耘十余载,使水泥业务迅速发展,熟料和水泥产能从零开始,增加到2015年的4 250万吨和5 706万吨,产能规模进入全国前6,在华南和西南地区水泥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取得了瞩目业绩。
     
    5 产业整合
     
    水泥产业价值链
     
    水泥是建筑工程中主要材料,需要各种矿石原料经研磨烧制而成,从石灰石矿石原料采矿权获取 — 其他原料采购 — 石灰石运输 — 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减排 — 工业废弃物再利用等生产过程,近年來台泥不断从流程中改善采矿技术、优化运输方式,以及研发碳捕捉技术、工业废弃物再利用等,希望能从減少碳排放量、工业废弃物減量等着手,为环境永续尽一份力。
     
    资源整合
     
    台泥为资源有效整合,评估水泥、电力、垃圾焚化炉三种行业的基本原理相同,且彼此所需要材料具有共同性与相容性,将“水泥、能源、环保”设定为三大核心事业,三位一体资源互补,达到资源整合效应。
     
    水泥产业链中,台泥关联企业各自独立运作,各司其职,相互支援。台泥负责水泥生产,原物料部分,由光和耐火公司供应耐火材料、和平电力公司与和平港提供再生资源;货运部分由台湾通运仓储负责路上运输业务、达和航运负责海上运输业务;关联企业间线上资料处理由台泥资讯负责。关系企业间业务往来,皆订立合约书或订购单,说明双方权利义务,依一般市场行情作为定价決策的依据,如无市场行情则由双方依公平原则签订合理价格。
     

    [责任编辑:GC03]
    打印 | 标签: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