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产业| 正文内容

    第二轮下岗潮或来袭 水泥行业或难以幸免

    博士都找不到工作?

    一些大学生毕业在找工作时总是觉得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一些企业又总觉得岗位根本没人来应聘。据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人大老博士论坛称,统计局公布的登记失业率根本没有敏感性。他更表示,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 

    这一言论立马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直呼:“博士都找不到工作啦”、“这是失业,不是下岗,下岗有补贴的”、“国企重组,裁员裁的是谁?”如果真入曾湘泉所言,那么国家确实要对就业政策做出调整了,更要好好研究,如何才能调整好就业形势,做到不浪费人才,减少失业待工的人。

    下岗潮背后的真相:盘点国人改革开放后三次命运大转折

    中国面临着制造业倒闭潮和失业潮双面夹击的局面,中国人迎来改开后第三次命运大转折。

    第一次发生在1978年,劫后余生的中国人迎来了改革开放,小岗村和全国各地的农民们通过大包干改变了忍饥挨冻的命运;李克强、张艺谋、李东生等知识青年通过高考或者返城实现了人生的华丽变身。这一年被称作改革元年,中国人迎来了第一次命运大转折。

    第二次发生在1989年后,西方制裁加上苏东剧变,是继续改革开放还是退回到原点,改革力量与左派力量僵持不下。直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僵局才被打破,改革派占据上风,姓资姓社的问题被搁置一边。南巡讲话之后,世界五百强企业纷至沓来,南下“打工潮”汹涌澎湃,数千万草根阶层的命运由此发生改变。部分人从草根一跃成为亿万身家的老板,很多业务员或蓝领精英甚至可拿到10K以上的月薪。

    第三次就在当下,进入2015年,越来越多的头牌外资企业开始加速撤离中国。外资撤离除了撤走巨额投资,这些企业庞大的海外市场也一并带走,中国面临着制造业倒闭潮和失业潮双面夹击的局面,中国人迎来改开后第三次命运大转折。

    下岗潮来临时,职工饭碗丢了怎么办?

    “第一轮下岗潮”到来时,由于此前无先例,又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加上当时国家经济本就非常困难,面对众多下岗工人及其困难家庭,政府和企业均表现得无能为力。如果曾所长所说的“第二轮下岗潮”不可避免,除去职工最基本的“三险一金”必须切实落实外,还应该做的就是再就业培训。争取做到这边下岗、那边上岗——下岗即转岗,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下岗即失业现象。

    当然,如果面临大量职工下岗的企业,本身就会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对可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虽然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政府也不能袖手旁观,同样有责任和义务给予一定的再就业培训资金补助。也就是说,对于那些面临下岗的职工,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根据劳务市场需求预测及职工再就业意向,抓好、抓实各类技能培训。给下岗职工增加现就业所必须的勇气和信心,这也是对职工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以及人文关怀。

    再者说了,就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第一轮下岗潮”那样的惨状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一是国家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第三产业的占比上升,会提供更多的岗位。二是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势必带来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将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下岗职工,带来新的机会。

    所以,面对可能出现的“下岗潮”,要正确面对,不必过于惊慌,要坚定对国家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信心。与此同时,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做好面对可能出现所谓“第二轮下岗潮”的各种准备。

    中国是否应该重启下岗潮?

    90年代下岗潮是很多老一辈的梦魇。很多文章叙述当年艰辛,一些下岗者失去收入来源,到菜场逡巡徘徊,收摊时偷拾菜叶。1999年黄宏在春晚喊了一句“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据说那时很多人看到这心堵得慌,把电视关了。黄宏因此被骂了好几年无耻。

    从市场环境看,1990年代又是改革开放后的黄金时代。大量国企改制,私营企业崛起。公务员辞职下海,富人走海南,穷人跑深圳。开矿、挖煤、跑外贸、房地产、办工厂,做生意当老板流行一时。当下很多企业家都是起家于此。互联网业也发韧于1990年代后期。

    从下岗潮走出来者,绝大多数人都过得更好。伤痛的记忆是刻骨的,很多人不愿回顾。他们不愿承认,国企改制和下岗潮是后来经济起飞的基础。国退民进的改革红利一直维持到现在,私企发达的地区就业相对容易。在国企密集的地区,托门子找关系依然流行。

    最近两年,高度依赖国企的东北地区陷入衰退,下岗梦魇再次笼罩在职工头上。我的一位朋友在铸造厂做技术,几年前工资六七千,在当地算高收入,现在月入两三千块钱,还是几月一发。他所在的辽宁,待产停薪很普遍,GDP增长垫底全国也毫不意外。

    为什么不辞职?在市场上找份工资稍高点的工作,虽然困难,机会还是有的。可惜他缺乏勇气。恋栈理由之一是现在无事,休养生息,收入虽然不高,日子勉强能维持。这么大国企,只要熬过眼下困难,还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家人总劝着等等。从多年经验看,在市场打拼远不如在国企轻松。现在不流行买断工龄,鼓励辞职。需要等多长时间呢?没有人知道。

    近几天,就业研究所的曾湘泉说,中国劳动力市场十分复杂,登记失业率基本已无参考价值。这一点在国企尤其明显。很多国企职工事实失业,工资停发,苦苦挣扎,就业数据无法体现。曾湘泉说,中国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一时间反响很大,很多人说他没良心,可是又找不出好的反驳理由。

    国企不单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承担政治任务,解决就业,养活一大批人。国企没有足够动力减员增效。他们理直气壮从政府和银行那里获得帮助,不必担心倒闭。这导致国企效率低下,同时造成劳动力浪费。没有外界推动的强力改革,国企自身无法解决臃肿难题。

    1990年代流行买断工龄、一次性安置补偿,虽然饱受争议,不过给国企改制提供了灵活机制。一些不愿长熬工龄的员工,他们获得一笔补偿费;经营无力的国企,能公开“甩包袱”筹码。这些都有利国企改制,方便私企接手,促进产权流转。如今这些机制不仅法律有障碍,舆论也不支持。利益僵持的代价是改革受阻,经济停滞不前,很多人混吃等死。

    市场经济中,劳动要素的流转是正常而且必要的。在南方工厂,民工荒和失业潮间歇出现,企业生生死死,经济在波动中稳步发展。互联网领域,跳槽非常普遍,失业是家常便饭。近期互联网界普遍在减少招聘,裁员消息时有耳闻。在国企,失业却是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他们还在沿用“下岗”的说法。劳动力市场上,国企员工的流动性最差。过去十多年,国企员工享受了长时间好时光,现在陷入困境,有必要重启下岗潮。

    单纯职工下岗显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经济改革。国企该破产就破产,能改制就改制,引入私营收购国企,鼓励下海创业。今天中国经济已不同往日,社会财富积累已十分丰厚,下岗会带来阵痛,却不至于当年啼饥号寒的苦痛。若长时期贻误,国企集中的地区势必塌陷严重。1990年代的下岗潮经验,实在是值得珍视的改革范例。当下的畏首畏尾,踟蹰不前,说明这个时代的进取精神在消退。

    若下岗潮来临,水泥行业也难以幸免

    目前水泥行业形势也颇为严峻,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8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9亿元,大幅下滑约65%。在这样的市场局势下,不少水泥企业停窑减产,缩减产能规模。比如华东地区,大部分企业今年的运转率都要低于去年,从前九个月停窑情况和四季度的停窑计划来看,除个别企业,大部分华东水泥企业的停窑天数都将要比往年多10%左右,大量规模在2500t/d以下的生产线长期处于停窑状态。这也势必带来员工工作量的减少,乃至停岗。

    而且,目前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比如海螺、中建材、中材、华润、同力等都是国有企业,都面临着国企深化改革的问题。有媒体报道,水泥企业普遍对明年的经济形势更不乐观,认为明年上半年将迎来低谷。如果经济形势确实得不到改观,水泥行业的下岗潮或许也难以幸免了。

    挑战,命运将何去何从

    外资撤离、外需遇冷;四座大山、内需不振,2015年的中国制造业,肯定要面临更大挑战。若放任倒闭潮、失业潮蔓延,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的重压之下,很多中国人的命运或将被改写。


    [责任编辑:GC05]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