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独家| 正文内容

    调研 | 长三角市场:2018市场成败,去产量、去产能齐头并进

    2017年已收官定论,符合市场预期,但很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复盘,总结不足,已利2018年创造更好业绩。

    2017年市场表现最为突出的当数华东地区,更准确地说是长三角做的更好一些。目前业内都有共识,长三角之所以一直在市场起到行业的中坚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长三角地区经历过几轮深度市场洗牌、整合,而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或是不到位或是没有经历过,黑龙江市场整合力度很大,但需求太差,又受周边地区影响; 

    长三角市场需求一直保持在高位持平,没有太大起伏,长三角新增产能控制较好,而且主动关停一些产能,初期1000 t/d 规模线,后来2500 t/d,甚至也有5000 t/d 线停下来,没有市场竞争力的线就是要让它从市场出局;

    海螺、中国建材是国内两家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在长三角市场高度重叠,从竞争走向竞合也有一个过程。过程很重要,不是一就而成,是在不断地交流、不断地推进,形成市场共识。  

    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国家重视,行业、企业都明白。但在水泥行业是"久攻不下",还没有形成一个可操作的日程表,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当然"纸上谈兵"是一个必要阶段。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产能运转率,一些地区运转率在30~40%,还停留在"去产量"阶段,把整个行业都拖得疲惫不堪。北方市场快速下行,南方什么时候会发生?

    北方市场在持续下滑,并没有止跌企稳。南方有错峰生产(借光北方)的"供需弹性",北方历经长时间、高强度的错峰生产,以难以应对持续下滑的市场需求。北方去产能提不上日程,若一旦南方市场需求也步后尘,那全国水泥行业的日子可想而知,这个"窗口期"不是产业所能控制的,也不是政府所能控制的。 

    全国前10企业的产能分布:金隅冀东、山水、天瑞90%以上产能集中在北方(华北、东北、西北、山东、河南),海螺、华润、华新、台泥、红狮、亚泥90%以上产能在南方;中国建材35%在北方,65%在南方。北方几家企业的产能运转率是多少,南方的是多少,那不是个位数的相差,南方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经历北方企业"市场寒冬"的滋味。 

    2005、2006年水泥行业面临一个产能过剩、银行惜贷的局面,那时是落后产能过剩。中国水泥协会集行业智慧,分化先进和落后产能的区别,提出按区域划分,开出12+48家全国和地方企业清单,要求国家给予支持。国家批复,银行开绿灯,现在的大集团(国内)都是靠这一政策支持,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有了今天水泥产业结构的局面。

    而现在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地区,产业没有体现分化,需求下行,泥沙俱下,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解决的方案。很明显,在北方地区,错峰生产大大缓解了市场供需关系,做出了很大成绩(东北曾有价格大大领先全国的记录),随着市场的不断下行,单靠错峰生产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整个行业都受到了挑战。

    2017年,全年的利润主要是来自11、12月份,涨价是多个利好因素叠加:需求旺季、天气(11、12月大都是晴天,好于往年)、环保限产,造成旺季抢工期拿不到货。市场上不是价格的问题,是拿不到货的问题。越南水泥不仅进入山东也到了长三角,说明了水泥货源非常紧俏。

    2017年走完,现在要看2018年。2011年是全国水泥价格的顶点,这个顶点是2010年市场的延续,2010年年末价格为2011年打下非常好的基础。2018年和2011年相比较:

    2018年新增产能要少,环保带来的供给控制要好,行业的市场共识要强。不足的是,2011年是4万亿的第3年,需求增长还在两位数高位,供需关系要好于2018年。

    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纲用三句话概括:

    第一句,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

    第二句,实现目标的关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确保资源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群众的分享和保障。

    说的非常清楚,三句话和水泥都有关系。浓缩为三个关键词:中高速发展、供给侧改革、环保。中高速发展、环保是水泥外因、供给侧改革是内因。

    水泥行业能够正确理解、把握、落实、推进这三个关键词,2018年冲击2011年利润高位就没有问题,而供给侧改革无疑是今年水泥业首当其冲的任务。


    [责任编辑:GC05]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