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热点| 正文内容

    刘作毅:2015年水泥需求分析-全国

    2008年全国水泥产量13.88亿吨,2014年水泥产量24.76亿吨,6年间新增产量近11亿吨,这无疑这是4万亿投资催生的结果。今年是“十二五”末年,未来水泥产量增长还有多大动力,本文仅从产量(可视为消费量)单一指标分析:

    2009~2011年3年是4万亿投资拉动的轰动效应,3年产量平均增速16.50%;2012~2013年进入调整期,增速直降,拦腰截去,平均8.5%;2014年更是跌至1.8%,多年来最低。

    2015年产量增速会是多少,笔者和多位业内资深人士交流,给出正负3%的上下限。这一数据上下限幅度大超往年,往年上下限幅度一般是2、3个百分点,并且今年增速最低限还给出负增长。主要判断依据是房地产对水泥需求的影响,以及北方地区在3年前就出现负增长,多米诺骨牌效应传递不是没有可能。

    全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一,从2014年区域看来,南强北弱格局明显,市场出现分化。

    华北、东北,是负增长,华北2014年负增长19.9%,前景仍不看好;

    西北,2013年增速19.4%,2014年3.4%,跌去16个百分点,跌幅之大远超预期;

    华东,增速平稳,尽管2014年下跌6个百分点,但要好于2008年;

    中南,2008年以来平均增速10.0%,仅低于西南、西北,好于其他地区,2014年增速4.6%,仅低于西南;

    西南,2009、2010年连续两年增速超过30%,4万亿、灾后重建叠加效果,2012年大幅下滑,跌至6.1%,2013年强力反弹,2014年增速名列全国榜首,需求应该看好,但新增产能巨大,云贵两省2014年新增产能占到全国30%,后期新增压力过大。

    2008~2014年以来水泥产量平均增速10.5%,从2008年的13.9亿吨增至到2014年的24.76亿吨,此间,2009~2011是4万亿投资的高增长期,高增长的投资拉动了需求。但供给的增长更为迅速,超过了需求,2010年供大于需的现象就出现,38号文件的出台,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没有有效措施实施。2012年供给释放尽管减速,但需求增速的大幅下滑,使2012年市场极度低迷。2013年需求上升,供给下降,使供需关系再度发生扭转,市场走高。2014年需求下降8个百分点,供给较2013年还略有增长,当年新增熟料产能近1亿吨,而产量仅增长6,000万吨,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1,500万吨左右。2015年仍然有一定的产能释放。

    2014年开始,笔者的关注点主要是对需求的关注,需求的波动对市场的影响更大,主要是,一是,产能的释放逐步下降,二是,供需关系的恶化,使企业逐步认识,对产能供给持续进行控制成为共识;但需求的下滑是无法避免与控制的。市场周期性的下行必然带来市场的分化、企业的分化,市场倒逼机制正在形成过程中,这是企业必须清楚认识到的。

    2015年年度市场的由低走高,取得共识,但未来5年市场到了"需求平台期",产业更应关注的是:在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环保政策日益趋紧的背景下,应加快市场整合,延伸产业链,进行产业转型,在新常态下完成产业升级。


    [责任编辑:GC02]
    打印 | 标签:需求,刘作毅,点评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