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企业| 正文内容

    基建信贷新增1.8万亿仍不足 减税贴息政策或频出

    7月30日,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在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表示,财政部PPP项目库总规模超10万亿,但真正落地规模仅1万亿,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大量缺口,但社会资金进入基建领域较少,可以通过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开发基金等,弥补权益性资本的不足。

    姜建清认为,基础设施具有带动效应,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是当前全球经济走出困境的重要举措,根据麦肯锡的报告,目前发展中国家每年的基建投资大约1万亿美元。如果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速,到2020年之前,每年至少还需要增加1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这可为经济带来供给和需求效应,对改善民生、提高福利起到重要作用。

    而一直以来金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姜建清提供的数据显示,金融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提供了巨大的信贷资金支持,2015年21家主要金融机构基础设施贷款余额就达到19.45万亿余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新增贷款为1.82万亿元,占新增贷款比重21.5%,涉及电力、交通、油气、矿产、电信、机械、园区建设、农业、水利等领域,基本实现了对重点基础设施的全面覆盖。

    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需求、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政府主导性投资进一步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对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巨额的投入需求,仅靠政府投资或开发性金融机构,都无法满足。

    而中国目前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原因很多,如项目投资回报率低、对合同履约风险的担忧、国际市场的汇率风险、创新程度不高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PPP项目的初步需求,达10万亿元人民币,但真正落地的项目仅1万亿。

    姜建清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财政政策可以积极发力的重要领域,要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普遍存在的经济效益不高、投资条件不全、商业吸引力不强的痛点,可以通过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开发基金等,弥补权益性资本的不足。

    另外,可通过设立担保基金、夹层融资基金、政策性保险公司等,来管制融资风险,通过出台减税、贴息等政策,降低经营、财务成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采购、长期包销等机制,保障经济回报稳定性,提高长期潜在收益,给犹豫不决的民间投资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提升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吸引力,促使民间投资率迅速提升。


    [责任编辑:GC03]
    打印 | 标签:基建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