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地方可能再次扎堆上项目 警惕微刺激变成强刺激
据记者梳理,截至7月上旬,共有11个省(区、市)明文出台了稳增长措施,最近一个月内就有7个。追加投资成为各地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多省推出了规模庞大的计划,从而导致地方扎堆上项目的情况可能于三季度再次出现。
专家提醒,投资项目上得过多,既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加剧金融风险,又会挤占其它行业资金,抬高市场利率。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必要兼顾当前和长期,要警惕当前的微刺激政策走样,最终变成强刺激。
出手 多地集中发文稳增长
从已经公布的一季度各地经济数据看,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区域增长问题凸显。共有11个省份GDP同比增速低于全国,为历年最多。31个省市同比增速无一超过去年第四季度,即使与年初普遍下调的年度增长目标相比,除安徽外,其余30个省份也均未达标。
为此,二季度以来,共有福建省、云南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河北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山西省、贵州省共11个省(市、区)发文件明确出台了稳增长政策。
其中,四川省于6月3日、6月30日和7月2日先后发了《促进当前经济稳增长的十六条措施》、《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十二条措施》和《关于稳定经济增长的十条财税政策措施的通知》;河北省于6月19日和6月26日下发了《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通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力度的意见》。
从时间上看,更多的稳增长文件是在近一个月内集中出台的。其中,6月下旬发布的有5份,7月上旬发布的有3份。从内容上看,有3份文件明确提出要促进或者加大投资力度,最早的一份是6月25日甘肃省出台的《关于发布首批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通知》。
在中央政府不愿大力刺激经济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开始推出自己的刺激措施,主要手段就是上重点项目,这在近来各省(区、市)的常务会议上也经常被重点提及。
6月18日,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主持召开全省经济工作座谈会,强调各地、各部门要顾全大局、算好大账,紧紧抓住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牛鼻子".6月12日,海南省省长蒋定之主持召开六届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强调发展始终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要继续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6月10日,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要着眼质量效益,按照"能上则上、能快则快"的思路,把项目和投资作为核心内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投资力度,尽快促进项目投产达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省常务会议还频频提到"主动作为"一词。6月18日,辽宁省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认为,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解决矛盾。6月13日,吉林省政府2014年第7次常务会议指出,要主动作为,振作精神,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码 增长压力倒逼大举投资
近期地方纷纷推出投资计划,与这些地区面临的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密切相关。从《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了解到的情况看,二季度一些省份的情况可能继续差于全国,甚至有所恶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4日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当前经济平稳运行,但仍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下行压力和困难在一段时期内会持续存在,要有清醒认识和应对准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尽管当期经济增长已经出现底部回升的迹象,但是复苏势头并不稳固。鉴于经济对微刺激的反应程度正在不断减弱,政府为稳增长有必要政策加码。
6月23日,黑龙江出台《黑龙江省促进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措施》,计划投资3000余亿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其中涵盖了深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确保农业稳增长等多个方面,但仅仅基础设施建设一项就包揽了2300多亿元。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笪志刚表示,保障经济增长下限的压力促使黑龙江再次舞动起投资大棒。一季度,黑龙江省GDP同比增长4.1%,增速不足年度目标8.5%的一半,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固定资产投资171.9亿元,负增长25.9%。
从目前看,各地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尚能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投资计划也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领域。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说,6月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后,出台稳增长措施的省份明显增加。从政策落脚点看,地方稳增长措施主要集中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工业平稳和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等几个方面。其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中西部省份为代表。黑龙江、山西、内蒙等一季度GDP增速低于6%的省份明确提出要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保持工业平稳增长。而四川、甘肃、贵州等西部省份同样强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东部沿海省市则主推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相关的政策。
建言 警惕微刺激变强刺激
有分析认为,随着近期各地强调扩大投资的文件密集出台,三季度可能再次出现地方扎堆上项目的情况。
瑞穗证券首席亚洲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地方政府稳增长的动机确实存在,因为GDP当前仍是地方官员的关键政绩指标。地方政府面临的挑战就是在银行贷款和影子银行活动受到控制的情况下找到融资支持。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也说,目前,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大形势下,各级政府在政绩考核方面做了很多改变,很多地方政府新增了诸如投资、城市化率和就业情况等考核指标,但这些新增指标很多还是和GDP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跑部钱进"有可能死灰复燃,因为一些省的计划很可能超出了自身的体量。
比如,河北省出台的《关于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力度的意见》提出,今年该省将在交通设施建设、能源项目、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工程、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六个领域计划投资12135亿元,努力遏制投资增速回落状况,促进全省经济企稳回升。河北省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4.2%,不到上年同期的一半,而上述投资规模相当于河北省2013年GDP的42%。该文件还表示,今年河北将加强城市特别是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争完成4500亿元。然而数据显示,河北2012年全部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仅有2720亿元,其中包括交通和公共设施等领域。
有统计显示,目前各省市的计划投资总额已经高达10万亿元。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提醒,考虑到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策措施的实施必须兼顾当前和长期,要警惕当前的微刺激政策走样,最终变成强刺激。
地方扎堆上项目,一个显著的危害是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进而导致金融风险加剧。截至2013年6月份,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增至10.89万亿元。其次,增加其它行业融资难度。姜超说,在信贷总量稳定和影子银行收缩的背景下,稳增长领域资金占用越多,意味着对房地产、传统制造业和一些服务业将产生挤出效应,它们融资将更加困难,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