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首次承认微刺激存在 料二季度GDP继续7.4%
经历了5个月的经济减速后,下一步政府的“平衡术”面临关键选择。是全面放松货币政策,比如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还是不全面宽松,而只是延续定向刺激,如刺激一些具体的项目,就足以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稳就业”的平衡?两个方向可能同步进行,可是重点究竟在哪,反映出政府改革的深度。
微刺激,到底有多“微”?又该如何“刺激”?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政府今年以来的多种“微刺激”手段保证了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稳健,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有效果。
这是官方首次承认“微刺激”存在并且合理。微刺激一词本身就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微妙”。
微妙就在于,政府既要平衡内部改革,又要防止投资者(特别是投机者)盲目添乱,因此就出现了被市场评论为“一边刺激,一边又想让市场感觉不到刺激”的艰难战术。
但也有学者认为,即使是微刺激也是不妥的。“政府刺激经济?刺激的这个思路,本身就是错的。经济有自己的规律,政府硬要去插一脚,必然只是暂时繁荣,留下祸患。”被国际经济学界推崇的少数几位中国经济学家中,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稻葵,一直反对政府为了一时政绩,过度干预经济。
“微刺激”显微妙
中国政府本次密集推出的“微刺激”均着眼于通过释放市场活力,达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效果,并尽量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
要预测未来,先要定位现在。所谓的市场担忧、政府的平衡术,究竟发生了什么?
尽管中国高层多次强调,“中国经济不需要刺激”,但又由于经济数据确实令市场担忧,中国政府从一季度以来的诸多措施,几乎都被市场理解为“刺激”。为了区别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直接投入市场的“大规模刺激”,市场将此次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取了个新名字,叫“微刺激”。
如果纠结于“微刺激”这个词的含义,大量精力将被浪费。由于该词来源于市场,政府措辞从未正式承认该词(尽管有学者在发布会使用过),而各金融机构对这个词的解释又差异巨大,没有共识,因此“微刺激”这一词的歧义,本身就显示出该阶段中国经济的“微妙”。
早在第一季度,《国际金融报》记者就在与各大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的沟通中,发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已经比较普遍,关于利用财政支出刺激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货币宽松刺激企业投资的预测,也在诸多场合被讨论。
“决策层选择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宣布‘微刺激’政策,凸显了其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担忧情绪,如不出所料的话,一季度GDP将跌破7.5%的政府目标,届时预计更多措施,特别是财政下放与降准等积极信号将有望密集出台。”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一向以精准的前瞻预测而闻名,早在4月4日,他就作出了这样的判断,而这一判断在后来的政府、市场表现中,一步步被印证。
到了4月末,担忧甚至已经蔓延到会否突破经济底线的问题上,其中,“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甚至把讨论的中心议题,直接设定为“中国经济如何守住底线”。尽管当时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7.4%的GDP增速让许多人感觉有惊无险,有金融机构对长期增长保持乐观,但经济学家们对当前中国改革的难度,仍然多有担忧。
到底哪些措施是既定的长远改革,哪些是短期经济刺激,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恐慌中的市场干脆将所有措施,都理解为“刺激”,甚至有机构分析,“每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必出刺激”。
市场普遍观点认为,相比于过去旨在短期内拉升经济增速的大规模刺激,中国政府本次密集推出的“微刺激”均着眼于通过释放市场活力,达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效果,并尽量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被市场称之为“新药方”。
“不会重启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的大规模刺激方案。实际上,本轮微刺激政策,反映了新一届政府在应对硬着陆风险方面,更多倾向于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如采用简政放权、加快审批等方式进行微刺激,致力于培育和形成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增长点。”沈建光分析。
已有刺激政策
现有的微刺激政策包括推动企业扩大投资、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社会保障项目增多等。此外,为小微企减税、简化程序阻力等微调手段也不少。
主要有哪些刺激措施?
苏格兰皇家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Louis Kuijs认为,应对中国经济改革保持冷静态度,不要一哄而上制造恐慌。他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在他看来,中国政府确实采取了有力的刺激方法,至少从市场数据来看,“相比于2013年下半年,2014年的贷款量已经大幅上升(一般认为,贷款上升是企业加大投资、促进经济的表现),同时,银行间利率也上涨了不少(也代表贷款需求上升)”,同时,政府很明显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社会保障项目投资。
而除了Louis Kuijs之外的其他主流金融机构经济学家,更多将包括体制改革在内的系统性改革措施,都算在“刺激措施”之内。
目前措施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即都是针对某个特定领域出台具体措施,而不是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那样,全面宽松货币。
梳理今年以来的各项稳增长与改革的措施,如5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旨在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创新创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推进棚户区改造等措施,有助于经济平稳增长;稳外贸政策将提升外贸质量和竞争力,兼具了稳增长和调结构;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更多地是为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当然,关于注重各项措施之间的协调,尤其是在实体经济与金融改革之间,市场的呼吁得到了政府重视。单在4月,从为小微企业减税的“减法”,到提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法”;从列出“菜单”吸引民间资金“稳投资”,到简化程序助力企业“稳外贸”,国务院常务会议四度出手,打出政策“组合拳”。
措施向谁施
微刺激政策实施的对象到底应该是谁?现有政策主要还是针对小微企业。但也有学者认为,培育大型企业才符合经济规律。
第一季度,政府首先选择了支持小微企业,保证就业市场平稳。沈建光分析,“本轮微刺激方案首要的一点,是支持小微企业,保证就业市场稳定。”例如,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将提高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的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进一步提高,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实则是从财税方面给予支持。而金融方面,正如早前央行[微博]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到的,央行已单独设立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强化“支农支小”的信贷,同时保证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即上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而有分析认为,这一方向也有根本性偏差,小微企业对经济增长促进不明显。伦敦市前副市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约翰·罗斯义一直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我很难理解,中国经济学界一直有个误区,认为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的主力,但我觉得这根本不符合经济规律。”约翰·罗斯义继续向记者分析,“如果为了经济增长,应该培育更多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非常小。当然,小微企业是促进就业的好办法,因为它们效率不高,需要更多人。”
除了保障房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外,强调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也被认为是刺激的重要部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利率屡次攀高,加大了企业资金成本。而由于资本市场的体制障碍,很长一段时间股权融资受阻,推高了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加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沈建光分析。
因此,为缓解融资困境与化解金融风险,3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六大改革措施:具体包括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促进中介机构创新发展、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便利境内外主体跨境投融资等。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