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宏观| 正文内容

    稳增长年末冲刺 逾7600亿项目集中上马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1.6%,年内难返2%以上;PPI同比下跌2.2%,已经连续32个月负增长。数据说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在此背景下,发改委一个月内密集批复了总投资逾7600亿基建项目,意在抵消房地产投资下滑对经济的拖累。

    临近年末,稳增长压力有增无减。

    10日出炉的PPI连续32个月负增长,CPI持续2%以下低位运行,且市场预期本周四即将出炉的10月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也难有改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一个月内密集批复了16条新建扩建铁路、5个机场,总投资金额近7000亿元。此外,早前发改委批复的3项特高压工程也于11月4日正式开工,其投资总额达683亿元。

    经济学家表示,选在这个时点集中上马大量基建项目,意在稳住今年年末及明年初的投资,抵消房地产投资下滑对经济的拖累。

    投资拖了经济后腿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1.6%,且市场预期,年内都难返2%以上。PPI同比下跌2.2%,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迄今该指数已经连续32个月负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CPI低位运行,PPI持续负增长,通胀威胁已经转为通缩威胁。

    本周四,国家统计局还将公布10月投资、消费和工业增加值等诸多宏观数据。但从目前机构预测来看,10月这些数据难有改观。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测,10月投资增速还会继续在16%左右的低位徘徊,而工业生产增速或与上月8%持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四季度投资增速仍会继续放缓,且这种趋势会延续至明年,并拖累明年经济继续下滑。”

    此前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就曾对记者表示,如果不进行政策刺激,明年一、二季度经济仍可能继续下滑。

    今年年初国家制定的投资增速预期目标为17.5%,已较去年的18%有所下调,但今年1-9月累计投资增速仅为16.1%,要完成预期目标可能性不大。

    加码投资托底经济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10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分四个批次集中批复了21个基建项目,包括16条铁路和5个机场,如此高频率的动作,在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前后这个时点,如此高密度的动作,凸显了其稳增长意图。

    此轮集中批复始于10月16日,也就是在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前的5天,当天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大理至瑞丽铁路、玉溪至磨憨铁路、锦州港至内蒙古白音华铁路扩能工程,3个项目总投资958.78亿元。

    之后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7.3%的增速创下五年半新低。数据发布次日,即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郑州至万州3条铁路项目,以及贵州仁怀、云南澜沧、内蒙古扎兰屯、青海果洛、吉林松原查干湖5个民用机场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

    10月30日,国家发改委再次批复3个铁路项目,分别为大同至张家口铁路客运专线、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总投资2476.3亿元。

    最近的一次“大手笔”则是11月5日,国家发改委一天内批复了7条铁路项目,包括和顺至邢台铁路、衢州至宁德铁路、格尔木 至库尔勒铁路、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祥云至临沧铁路、连云港至镇江铁路和南昌至赣州铁路,总投资约1998.6亿元。

    从10月16日到11月5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16个新建或扩建铁路项目、5个机场项目,总投资近7000亿元。

    除了传统的铁路、机场项目外,还有其他一些大规模基建项目要上马。11月4日,国家电网[微博]“两交一直”(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宁东—浙江)三项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规模达到683亿元。

    “发改委密集批复多个基建项目,意在稳住明年年初的投资”,连平说,受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明年投资仍面临很大下行压力。数据显示,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由年初的近20%跌至12.5%。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也指出,“发改委此举是针对今年稳增长,但效果很可能发挥到明年,因为今年上马的大量投资项目可能到明年才能正式开工。”不过,诸建芳认为,四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仍会小幅上升至25%,一定程度上抵消房地产下滑的影响。


    [责任编辑:GC02]
    打印 | 标签:项目,稳增长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