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宏观| 正文内容

    铁路和基建等企业携手走出去

    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两家巨无霸南北议和的格局已是尘埃落定。

    3月9日晚间,两家公司的股东,投票通过了南北车合并的决议。

    虽然,南北车最终成为中国中车,仍需要通过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多道审批关,尤其是境外反垄断审查机构的核准。但中国中车的诞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目前,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合并已通过澳大利亚、德国、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的反垄断审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对于南北车的合并是看好的,他认为此举很有必要,因为中国铁路企业在国外的恶性竞争已日益凸显。

    “对于中国铁路走出去,实在是非常不利,国家和政府层面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形成一个拳头,才能有力出击。”王梦恕称。

    王梦恕认为,南北车合并只是国家意志在铁路走出去进程中的一个初步体现而已,未来不排除中铁、中铁建也形成一个联合实体,在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基建领域也形成一个统一的对外主体,以避免恶性竞争。

    “走出去”的统一整体

    不仅是中铁和中铁建两大集团之间,就是两大集团内部各个不同的工程局之间,在国外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状态。

    对于南北车合并对国内市场而言是否形成了垄断局面,王梦恕表示,实际上,铁路总公司内部是有一种反对南北车合并的意见的,因为这样一来,铁路总公司会面对一个制造商,从而丧失了议价的空间。

    在他看来,这毕竟是国家层面的事情,而且即使南北车两家合并,其集团公司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之间也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而且国内尚有反垄断等措施,防止南北车合并之后对中国铁路总公司、地方地铁公司等主体形成垄断局面。

    对于中国铁路走出去,王梦恕一再表示,这是一个国家层面的事情,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主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

    捆绑高附加值业务

    事实上,搭建铁路走出去的统一平台,也是铁路总公司2015年对外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15年铁路总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表示,充分发挥铁路总公司管理、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在企业层面的牵头作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加快形成由铁路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通信信号等企业参与的铁路走出去企业间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好国内资源与国外市场,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互利共赢。

    铁路总公司宣传部部长韩江平在此前的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已经于2014年12月30日完成了公司设立登记,并正式成立。韩江平表示,成立这样一家公司就是想在企业层面搭建一个与各国,特别是铁路同行合作交流的平台,为这种合作能够发展下去创造更好的条件。

    不过,王梦恕担心铁路总公司组建的国际公司如果没有实体企业的参与,恐怕会有名无实。“此前铁路总公司意欲将中铁建旗下的对外业务拳头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收归旗下,中铁建闻讯之后,火速将中土公司的核心业务和资产划归其他分公司。”

    实际上,由于国外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国内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铁路走出去尤其是基建领域的盈利非常微弱。从项目本身而言,亏损、保本、微利是普遍现象。不过王梦恕认为,铁路走出去不应该只看眼前那点微利,而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一点。

    “在国外建了铁路之后,可以铁路装备出口,周边资源开采、土地开发、后期运营、维修服务等业务,这些将带来巨大收益。因此,基建企业最希望能够将基建项目本身和后期的一些高附加值业务捆绑起来,实际中铁建、中铁目前已经在海外一些地区从事矿产开采等业务,但有些后期业务非其所长,希望以后国家层面有一个统筹考虑,能够将基建企业和国内其他企业进行捆绑,形成一个团体来竞标,以实现利益补偿。”他表示。


    [责任编辑:GC05]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