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 正文内容

    水泥在歌唱:海螺水泥“一带一路”东南亚发展采访纪行

    18年光阴,改变的不仅仅是容颜,更多是传奇。海螺集团前身是宁国水泥厂,地处皖南山区,1993年的产能仅为150万吨,总资产只有4.6亿元,是国家“拨改贷”试点企业,当时负债率高达90%以上,风雨飘摇中步履蹒跚。

    2014年安徽海螺集团利润总额为151.9亿元,位列安徽省属企业利润榜首,占安徽省管30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

    2014年,海螺水泥,与均有上百年的历史、排行全球第一、二的国际建材巨头拉法基、豪瑞相比,总销量已分别是拉法基和豪瑞的2倍左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水泥单品牌销量第一。“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这句曾经盛誉海螺的评价,或已不足以涵盖如今的海螺,海螺水泥已成为世界一流的水泥集团。水泥也许是沉默的,水泥同样是会歌唱的,安徽海螺人就是这样一群水泥歌者,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从国内经典的长三角扩张案例、到全国T型战略布局、再到“一带一路”海外大跨步发展,本报记者日前专程前往芜湖、云南、缅甸,行程数千公里,与海螺人同吃同住,矿山、荒郊、密林、厂房、工地,海螺人是歌者也是咏者。

    满分背后的远望意识

    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谈到未来意味深长地说,“海螺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遇,加快海外发展,输出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和优质产品。”

    海螺集团总部位于美丽的江城芜湖,在芜湖海螺集团总部一楼展厅里,海螺集团有关人士介绍起海螺18年的发展历程及亮点,如数家珍。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1日。 1997年10月21日在香港挂牌上市,开创了中国水泥行业境外上市的先河。目前,海螺集团拥有海螺水泥、海螺型材、海螺创业3家上市公司。集团下属的150多家企业均为当地的纳税大户,横跨华东、华南和西部21个省、市、自治区。公司主要从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产和销售,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品牌供应商。

    论业绩,海螺集团改制以来,截止到2014年末,资产规模从1993年的4.6亿元增长到超千亿元,年实现利税总额也从不足9000万元增长到151亿元。

    论科技,海螺水泥生产工艺采用世界先进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生产过程通过中央控制室的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从矿石开采到码头装运的全程自动化控制。居世界领先水平。

    论环保,海螺率先在国内开发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打造绿色化工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厂。参观过铜陵海螺的人,几乎都对垃圾处理厂六楼的咖啡吧印象深刻,“可以一边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像欣赏刘谦的魔术一样,见证城市生活垃圾变成可燃气体的奇迹”。

    论产品,海螺“CONCH”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海螺”牌水泥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免检产品。

    如果二十年为一大考,每一年为一小考,海螺集团18年交出的答卷在记者看来已近满分,满分背后,是故步自封,还是远眺前行?

    显然,海螺人选择的是后者。

    做实云南大后方南眺缅甸大市场

    建同样的工厂,国外水泥巨头要用5至8年,海螺两年时间就建成并投产,海螺云南区域主任陈永波说:“这就是海螺速度。”

    云南在“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国家支持云南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使云南从开放“末端”归位于“前沿”。

    5年前,敏感的海螺人已开始在这里布局,目前已投资30多亿元,拥有6家工厂。

    阿诗玛的故乡是石林县,这里距昆明80公里,我们在云南的采访先从云南海螺昆明宏熙公司开始。站在工厂可远眺到十余公里外的石林景区。

    步入厂区,繁花拥簇,移步皆景。没去过海螺工厂的人,很难想象,这里绿树成阴,亭台水榭。公司总经理孔繁强是个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他就住在厂区里的宿舍楼,他说,其实厂里的PM2.5比市区好。

    云南水泥市场目前兼并重组正在升温。其现状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导致水泥行业效益低下。

    数据显示,2014年底,云南省共有水泥企业227户,2014年利润率仅为2.65%,与全国31个省份比较,排名倒数第5位。

    显然,云南水泥必然会走向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集中,行业健康的大方向。

    海螺在云南市场是两条腿走路,兼并加新建。海螺的目标是,云南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和大后方,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在云南实现市场占有第一,目前海螺仅是第四,但海螺人自信满满。

    海螺昆熙工厂2014年5月并购,截至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累计缴纳各类税收730万元。通过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企业文化输出,海螺并购始终在走良性之路。海螺人归结为“标准化并购”,并有一整套完善的体系,这是海螺近二十年形成的财富。显然,在云南,海螺人要做的只是“严格复制”。

    “绿地、蓝天、碧水、红顶”,海螺在云南新建的高标准工厂同样坚持“标准化”建设原则。充分论证、布局合理、物流顺畅、外观优美、技术先进、装备优良是海螺水泥的设计原则,这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已年近五十的海螺云南区域总负责陈永波主任是个地道的老海螺,他一直与我们同行采访。他在海螺工作已近三十年,从安徽、浙江、陕甘,再到云南,他亲眼见证了海螺的高速发展。

    在云南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阿三龙村旁边,这里已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海螺文山新公司。工厂依一座巨大的矿山而建,节省运输费用,海螺新建工厂几乎都在偏远处,但周边交通便利,324国道就在厂区大门口。海螺人说,“身处僻壤,却怡然自得”,标准化的办公楼、宿舍楼、餐厅、运动场等,一切和千里外的家乡芜湖海螺一样,只是工厂里的装备已是升级过的世界最先进的装备。

    文山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项目计划投资18亿,目前一期项目实际投资约9亿。 2014年11月29日熟料生产线点火运行开始生产,仅四个月时间,已实现销售约5000万元,缴纳各项税金2300万元。

    云南海螺离云南市场占有率第一目标,显然还有路要走,但速度将决定一切。

    缅甸海螺总经理李鑫展示矿石样本

    缅甸皎施的“闪电”水泥大会战

    国情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管理不同,技术标准不同,面对全新的考验,海螺缅甸公司总经理李鑫说,围绕“尊重、互信、包容、互通”八字工作方针,海螺在缅甸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国内落后产能转移,而是输出海螺最新的装备与技术,做环保型企业,同样还要尽缅甸海螺的社会责任,参与当地的文化教育建设与慈善事业。“一带一路”,缅甸始终是无法绕开的战略要地。

    作为中国水泥行业的领军企业,海螺水泥有着战略、资源、技术、资金、机制等竞争优势。在缅甸,这里水泥价格约是国内的两倍,而且市场刚刚开放,未来市场巨大。

    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如何下好这盘从没有下过的棋?

    告别云南海螺,记者从昆明直飞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空中行程2小时。

    在昆明登机气温还只有23℃,到了曼德勒机场温度已陡升至30多度。一个中等身材的干练中年男子来接我们,一问得知他就是海螺缅甸区域主任、缅甸海螺公司总经理李鑫。

    采访在接机的路上即开始了。“你们正行驶在缅甸唯一一条高速路上”,记者看到,高速上很少有其他车辆,路面与国内的省级公路类似。路两旁满眼是亚热带成片的芭蕉林,低矮的木棚,很原生态的国家,一切如同处女地……给记者直接的感觉像是国内上世纪80、90年代水平。

    三年前,郭文叁带着海螺一帮人来缅甸找市场。李鑫介绍说,海螺集团从2011年开始考察印尼、缅甸等东南亚市场,通过近三年的调查,在选矿、选厂、选择营销渠道和分析投资环境等方面收集了大量数据,经过缜密的研究分析,最终决定在印尼、缅甸、老挝投资建厂。其中,2012年10月,海螺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第一大岛——加里曼丹岛一片荒芜的土地上首先动工建厂,从此迈出了中国海螺走向国际化企业的第一步。

    缅甸项目要稍晚些,因为直到2012年底,缅甸颁布了新的《缅甸联邦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规定了允许外国投资的商业活动,以及需要成立合资企业才可以进行的商业活动。

    李鑫说,“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一直鼓励省属大企业‘走出去’,海螺正是响应这一号召的先行者。其实,直到2014年1月24日,海螺水泥联合缅甸MYINT投资集团公司组成联合体,成功中标缅甸工业部第三重工集团下属皎施水泥项目。通俗地说,海螺水泥通过与缅甸一家公司合资联合并购了一家缅甸经营困难的国企。”

    记者对海螺水泥在缅甸的首次并购产生了浓厚兴趣,其效果如何?

    通往皎施工厂的路很多都是土路,驱车路上尘土飞扬。李鑫说,为了今后方便运输,公司马上还得自己修路,在缅甸,一切主要靠自己。缅甸同样很缺电,全国电力供应只能满足市场需求26%,同样能源解决也得靠自己。显然,在缅甸建厂与国内有着太多的不一样。

    但,海螺人又一次“闪电”般带来“惊喜”!

    记者来到并购的皎施项目工厂,这里位于缅甸曼德勒省皎施县,距离皎施县城约10公里,距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70公里。与此工厂相距约数公里的地方,仍有缅甸另外一家国有水泥工厂正在生产。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座工厂的大烟囱上空,海螺这边空气清新,那边则浓烟滚滚。正在工厂里的缅甸海螺常务副总夏贤清说,海螺工厂仅用四个月就完成了6项大技改、144项小技改。

    因为对方也是国企,刚收购时,缅甸员工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海螺管理人员就七个字:从我做起,带头干。夏贤清说,刚来时,生产线窑头上堆了10吨废熟料粉,几年都没人清理,再不清理,极易引起坍塌,海螺管理层们就先从打扫卫生开始,一天两天,缅甸员工没人帮忙,第三天他们终于也加入清扫队伍了……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海螺的缅甸模式辛苦背后更多是收获。

    皎施水泥厂隶属于缅甸工业部下属第三重工集团公司,接管时拥有员工262人。海螺管理人员仅几个人,李鑫深有感慨地说,没有海螺大家庭,我们寸步难行,缺钱给钱、缺人给人、缺设备给设备,国内大后方,总是以超常规速度给予我们一切支持,在缅甸,每一根钢筋都得从国内进口。

    缅甸海螺人又一次交出“喜人”答卷。

    2014年3月,海螺人进驻,2014年8月完成一条400吨生产线技术改造,2014年11月15日,在老工厂旁边开工建设一座新工厂,建一条5000吨世界一流的生产线。新工厂项目工期15个月,李鑫说,新生产线投产后,每天的净利润将达到100万人民币,两年即可收回成本。

    技术改造后的老400吨生产线,在技改完成当月,就单月生产1.2万吨熟料,创该厂历史纪录。

    中午时分,温度已近40℃,海螺人带我们登上工厂旁的矿山顶,在那里可以一览新工厂全貌。

    大约十几个大小标准足球场的平地上,巨大的厂房已经完成框架,窑炉已开始搭建,近百米长的生产线正在建设,宿舍区主体结构已经建成,办公楼也快完工……

    缅甸皎施,海螺人在这里正在与时间赛跑,他们即将完成一场漂亮的“闪电”水泥大会战。

    缅甸街景

    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个奇迹

    在曼德勒水泥项目现场,正在那里的缅甸区域副主任朱立学带记者爬上了矿山。这里,刚刚进行完土地的收购、平整,放眼望去,周边仍是成片的芭蕉林和庄稼。他说,要不了两年,一座缅甸国内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厂就会在这里建成并投产。

    杭州宋城有句醒目的广告语,“给我一日,还你千年”。

    在缅甸记者所遇到的海螺人,正在告诉我们一个个“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个奇迹”的新故事。

    在缅甸,一切困难重重。建完了工厂,要自己修路,考虑运输成本,还要自建码头,寻找合格煤矿、电力等。同时,缅甸土地实行私有化,所有的用地还得一家家进行谈判。

    在缅甸建设发展水泥事业,其实是在建一个系统。工厂、资源、市场三者一个都不能少。

    缅甸皎施项目开展的同时,缅甸曼德勒水泥项目、码头及仰光项目正稳步推进。海螺在缅甸的布局是一整幅蓝图,而不是局部。海螺要做缅甸水泥的第一,海螺人有自己的自信。目前,很多国际水泥巨头,争相进入缅甸,与巨头们同台竞争,海螺人相信奇迹得靠自己来创造。

    找矿山、建码头等一系列事情,海螺人不是一个在战斗。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带头跑,他随身带着一部相机,相机里拍了大量矿山实景图。

    身为缅甸项目的总负责,李鑫沿途的只言片语都是记者的素材。

    为了寻找到合适的矿山资源,李鑫介绍,2013年11月起,他和团队一起,开车跑了7万多公里“满地找矿山”,缅甸不像国内有完整的矿山资源普查资料,为了节省钱,必须自己带着小锤子到一座座矿山采样,再送回国内作技术分析,遇到样品好的,再从国内请专业勘测公司,如此反复。

    李鑫说,缅甸曼德勒附近的矿山就是这么找到的,这里距曼德勒市区约26公里,从目前勘探情况来看,石灰石储量大约为1.5亿吨,另外区域条件较好,具备建设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条件,可以规划两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目前已完成矿山钻孔与取样、石灰石矿与砂岩矿、主厂区现场测绘工作。

    一路奔波,一路采访,记者所接触到的每个海螺人都是快乐地工作着,远离家乡,却个个激情满怀。

    在结束采访前的座谈会上,记者认识了许多在那里工作的普通海螺人。

    朱立学,海螺缅甸区域副主任,已在海螺工作20多年,样子憨厚的他从宁国水泥厂再到四川海螺、云南龙陵、保山海螺,而今到缅甸曼德勒,他已经参与建设7条大型生产线了,在缅甸,老朱又开始新征程了。

    聂建峰,缅甸海螺公司总助,2005年参加工作,第一批来到缅甸,他说,刚来时,十几个人住在简易房里,当时正好是雨季,蚊多虫多,工作时,翻译不够,与缅甸员工交流,只能用纸画。

    崔淮南,年近五十,却一头白发,参加座谈会,专门染了发,他负责自建搅拌站、骨料场等建设,建成速度比国内还要快。

    覃恩勐,一个主动请缨从广西区域工厂过来的年轻人,82年出生的他,是壮族人,在缅甸,工地现场多是40多度,他说,在这里我们都是民工,人少,维修工、润滑工、技术工,大家所有活都要干。

    记者问小覃,是什么原因让你主动来的,他说,来缅甸,我想找到自己的舞台,只有来了,在过程中才会得到磨砺。

    在缅甸,所有海螺人都在寻找着各自的舞台!

    奇迹也许就会发生在不远的将来!

    -记者手记:

    “一带一路”需要亮剑精神

    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不是独奏,而是合唱。

    4月2日,安徽省长王学军在省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强化战略互动,加强统筹协调,把长江经济带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安徽发展的新空间。

    海螺有技术,海螺有管理,海螺有精神。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中国水泥行业中,海螺是先走出去的,安徽企业中走出去的,海螺是先亮剑者。

    如何亮剑?

    海螺是有勇有谋的亮剑者。语言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但市场巨大。海螺人有超前的战略思维,敢为天下先。早在两年前,海螺先后对印尼、缅甸、俄罗斯、蒙古、南非、巴西、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进行考察,为海外后续发展做好储备。他们不等不靠,首先确定印尼、缅甸、老挝等市场潜力巨大的国家,在那里,国内基础设施薄弱,水泥价格基本上是国内的一倍。在合作形式上,因地制宜,结合各自国情,讲究谋略,独资、合资等形式并举。

    海螺是快准稳的亮剑者。目前法国拉法基等国际水泥巨头也积极进入东南亚市场,海螺只有快手打慢手。国际巨头建厂要5~8年,海螺用1~2年。看准的市场,如印尼、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市场,海螺在建和洽谈的项目有数十个,海螺是整体布局。目前,投资形势不明朗的如越南,海螺以稳字为先,暂缓进入,以规避风险。

    “一带一路”,需要的是海螺这样的亮剑者,只有先亮剑,才会早收获、大收获。


    [责任编辑:GC05]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