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人物| 正文内容

    宋志平:创新不仅是技术更是模式的创新

    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16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

    中建材集团董事长、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分会“国企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做主题演讲,他认为“迈向新的产业的时候要用创新的思路”,创新不止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系统和模式的创新。

    以下为发言实录:

    宋志平:非常感谢光华学院在新年论坛上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国有企业,一个充分竞争央企所走过的道路和一些点滴的体会。我想分几段来讲。

    首先介绍一下建材的情况,刚才说到,我也是国药的董事长,我今天想以建材的发展来展开我的话题。大家知道,建材是一个基础原材料行业,是一个我们需要国计民生、带有充分竞争的行业。这个行业的现状可以用“大而不强”来概括。所谓“大”就是我们的水泥占到全球55%的产能,我们的玻璃占到全球50%的产能。所谓“不强”就是我们这些产能是通过几千家企业完成的,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的水泥,实际上大水泥就有十几家公司,而我们国家一半的水泥是靠4、5千家企业完成的,这是现状。但是对于建材来讲就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行业,因为它有刚性需求,包括调整结构,你是做面条也好、包子也好,水饺也好都需要面粉,做什么都需要水泥和钢筋,所以是一个刚性需求。同时又是高度依赖环境、依赖资源、以来能源和对环境有负荷的这样一个行业,因而它也是一个限制增量的行业。这几年技术创新和企业创新,联合重组集中度越来越高。未来10年建材依旧是一个黄金的十年。对于中国建材来讲,中国建材其实10年前是一个小企业,经过这些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十一五”中国建材增长了近10倍。为什么水泥发展得这样快?这是很多人提的问题,有一次我讲联合重组,其实联合重组有更大的风险,所以要做这样一项工作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中国建材资产、收入和利润的变化,我今天要讲的恰恰就是这样领域的一个央企,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其实就是两个字——创新。

    首先是制度创新,我可能在国有企业的改革那个会议上讲更好,但是我们今天的题目是国企创新,中国建材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走了一条央企市营的道路,这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核心内容。一个是多元化的股份制、一个是规范的治理,一个是职业经理人。大家试想,如果我们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里面做央企,如果我们不是市场的机制,我们怎么做好?我们是做不好的。所以中国建材过去经历了困难,前几天我跟他们开会,我说这些企业领导人我们曾经是困难的一群人,曾经是落魄的一群人。我们在第一轮进入市场的时候打了败仗,但是痛定思痛、卧薪尝胆、吸取教训,我们重新站立起来,我们是怎么站立起来的?就是果敢的迈向市场,用市场的机制来改造自己。

    今天讲央企在前进,首先是因为它先进了,它进步了,假定它不先进、不进步,我想市场仍旧是无情的,没有今天的转变。所以中国建材就奉行了一条“央企市营”的道路,

    首先就是过分多元化,中国建材是正三七和倒三七的股本安排结构,正三七就是在整体上市公司里面,面对着股票投资人,我们的底线是做到30%的相对控股就可以了,因为大家知道,央企实际上是分三类:一类是主导行业的,我觉得用“垄断”不妥,比如石化、航空。一类是充分竞争领域,就像建材。还有一类就是建材里又充分竞争,又关系国计民生,还有就是普通加工业。建材是第二类,因为它高度的依赖资源和能源,是基础原材料,既是国计民生,又是充分竞争。所以在这样的领域里面,国资委的安排是用少量的资本金来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进行行业发展,从而达到带动和影响的作用。不要控制,引导这个行业,让它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去发展,推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这就是像这种企业的历史使命。

    对于中国建材来讲,不需要纯而又纯的国有企业,在股票市场上,30%就是我的底线,但是我公司下面的权益融资仍然是股份制,采取的是倒三七,70%由股份公司持有,30%被其他的社会所有人所有。这样就把机制真正引入到了这家央企,用少量的国家资本推动这个企业的发展,所以大家看到了这个增长。我们邵宁主任讲国资委没有排好队,不知道到底谁是第一名,我敢说,中国现在一定在前三名以内,但是这个图(PPT)确实也是我比较得意的一张图,是通过创新来改变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所以我们讲央企市营,是这些年建材发展的动力。

    因为今天是讲创新,我也想讲中国建材的创新体系。大家知道,其实美国的创新大学是基础,日本和韩国是中央研究院,是企业。我们国家过去的研发是独立于企业、独立于大学的中央部署的研究院所有几百家,后来改制以后,现在大部分进入到了央企。,所以我们讲产学研,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企业这个创新的主体怎么理解?我认为企业是创新的需求者,企业是创新的投入者,但是创新本身却需要学校、研究所和创新的科技企业结合起来。所以前两天在人代会上大家讲到中关村很多创新企业,实际上创新企业不一定都要走上二板,做成大企业,也没有那个必要。其实在全世界创新企业他们都是给大公司提供技术外包的,大的公司需要,你做一个片面的研究,然后大公司买进来就可以了,像国药,全世界的药基本上是走这条道路。

    我觉得关键是要做一套创新体系,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创新体系有中国特色,有大的企业集团、研发院所和学校联合起来,中国建材就恰恰走了这样一条道路。中国建材去年有1千多个专利,在国资委当中建材排在前面。过去北京有两个多专利的单位,一个是联想,一个是原来的北信建材,就是要重视技术的投入和技术体系的建立。

    我们讲新产业,顾名思义,大家都知道建筑材料我们做的是水泥和玻璃,确实是我们做的,而且我们做的最大,但是这些年我们也搞了不少新的产业,我叫做“三新战略”,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型能源材料,我走了一条集成创新的路线。在案例当中我讲到了,这个风力发电叶片,当我们认识到中国的风电事业要来临的时候,我没有自己去研究,因为研究它最早的是上海,做的最早的是新疆达坂城那一块。可是我们现在成了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叶片供应商,仅三年时间而已。我们怎么做到的呢?收购了欧洲第二大风力发电厂,把他们的技术拿到我们国内,由他们来做模具和设计,我们全额收购。所以100多洋人顷刻之间都成为我的员工,我们中国5兆瓦的风力产品下限,是我们做的。

    我仅仅是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就是说我们在迈向新的产业的时候也要用创新的思路。创新不止是一个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思想创新,最重要的是系统和模式的创新,然后我们才是技术的创新。所以我们不能关起门来,即使中国建材有1万名科学家,中国建筑7万人,有13个院所,有1万名科学家,即使这样的公司,也要开放系统,把社会上的资源更好的纳入进来,符合你的战略,然后去集合资源,集成创新。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想就讲这些内容。关于药我想大家也很关心,我只想跟大家讲一句话,大家认为现在药的问题不敢碰,以前是我的一个老领导跟我说的。我去过葛兰素,但是最近上海我重组的下面一个央企的院刚刚卖给了跨国公司两个技术,一个技术是卖了1000万欧元,一个技术卖了600万欧元,我想拿这个说什么呢?其实创新和技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怎么想,如果我们把心思用在这里,把财力用在这里,我相信我们像过去做制造一样,我们在创新上也会成为创新大国。“十五”开始的时候我们把手机,摩托罗拉的无线通信在有所为、有所不为里我们是放在有所不为,认为它很神秘。可是现在的华为、中兴等等这些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我想10年以后,2020年,我们按照现在自主创新的路走下去,我相信在医药这个领域里面,我们也会走在前列。

    过去的30年我们发生了巨变,今后的10年,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还会发生巨变,这个巨变不在于量和规模,而是在于质和效益的提高,就是我们的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我满怀信心,满怀期待,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GC02]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