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中国建材在转型中发展 在调整中前进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建材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过去一年里,在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建材联合会的帮助指导下,中国建材集团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全面超额完成了集团年度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集团实现了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我国建材行业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战略的典范,充分发挥了作为中央企业应有的行业影响力与带动力。
作为行业排头兵企业,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成为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尤其是联合重组和科技进步、新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认真总结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企负责人会议的精神,明确集团的工作思路与发展目标,对集团进一步做强做优、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产业集团有着重要意义。
回顾“十一五”,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是中国建材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5年来,中国建材集团充分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期,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紧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营业收入从136亿元增至1346亿元,增长8.9倍,利润从5亿元增至66.7亿元,增长12.3倍,资产总额从202亿元增至1458亿元,增长6.2倍,稳居建材行业百强首位,连续进入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行列,荣获第二任期“业绩优秀企业”称号,并在第十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上被授予2010年度“具价值管理榜样”企业称号。5年来,中国建材集团推进联合重组、坚持科技创新、强化资本运作、深化管理整合、加快国际化发展,形成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物流贸易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重要科研成果,打造出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新型建材、玻璃纤维、新材料等行业领先的产业平台,培育出中国建材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建立起一支政治强、素质高、讲奉献、敢拼搏的干部职工队伍,探索出一套符合集团与行业实际的独具特色的成长方式与管控模式,为建材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5年来,中国建材集团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节点,一是中国建材股份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奠定了集团快速发展的基础;二是开展大规模水泥联合重组,建立起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和北方水泥等颇具规模的专业公司,形成了集团在水泥等重要产业领域的主导地位;三是大力推进“三新产业”,使集团在创新能力和结构转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回顾刚刚过去的2010年和“十一五”期间集团发生的巨大变化,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认真总结、继续坚持。
一是坚持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中国建材集团按照国资委对建材央企提出的发展要求,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坚持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善用资源、服务建设”为核心理念,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努力建设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通过锁定目标,充分发挥央企特有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规模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了集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成为集科研、制造、贸易为一体的建材行业排头兵企业。目前,集团拥有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建材科技研发机构。在产业领域,新型干法水泥业务规模超过1.8亿吨,位居全国第一;玻璃总产能超过4000万重量箱,位居全国前列;纸面石膏板总产能10亿平方米,名列亚洲第一;玻璃纤维总产能超过9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兆瓦级风力叶片年总产能1万片,位居全国第一;T300以上的碳纤维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能力(原丝及碳丝)达5000吨,是全国最大供应商;高档熔铸耐火材料产能近3万吨,拥有全国最大生产基地。
二是坚持符合规律的成长方式。在建材行业这样一个既关系国计民生、又高度市场化的基础原材料领域,中国建材集团坚持走资本运营、联合重组和集成创新的极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成功解决了企业资金从哪里来、规模如何扩大、核心竞争力怎样提高的问题,实现了集团快速健康发展。在资本运营方面,集团通过一定的国家资本金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有力地支撑了企业发展。在联合重组方面,集团围绕做强主业,吸纳了337家优势企业,退出了165家劣势企业,形成了产业制造等方面的市场竞争优势。南方水泥在联合重组和管理整合方面的成功经验被哈佛商学院列入管理案例。在科技创新方面,集团在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与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的人才与技术,加大集成创新的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努力做到在相关领域领先一步,占据了行业科技创新的制高点。5年来集团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289项,保有专利数超过1000个,特别是国际专利申请取得突破。
三是坚持“央企市营”的动力机制。作为建材央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寻求市场内在动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为此,我们提出并推行“央企市营”的动力机制,其核心一是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二是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职业经理人制度。这些机制在集团企业的重组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进了集团企业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合资合作,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去年的指标来看,集团安排了10万个员工就业岗位,为国家创造的利税超过110亿元,其中归属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回报率高达20%,同时集团创造利润的60%归属广大社会投资者,成为为国为民赢利的央企。中国建材集团通过走一条包容性发展的路径,带动其他所有制企业共同进步,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力量的引领者,得到了行业与资本市场的普遍支持与认同。
四是坚持扎实有效的集团管控模式。集团通过建立和推行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五化”管理模式,使各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步调一致、管理有序。首先是治理规范化,集团以董事会试点为基础,建立起包括战略规划、重大决策、业绩考核、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等一整套规范的治理体系,使公司战略方向更加清晰,决策质量进一步提高,公司发展更加稳健,董事会成为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战略性力量。第二是职能层级化,通过明晰集团公司、业务平台、生产企业3个层级的重点工作与任务,分别对决策、利润和成本负责,保障了行权顺畅,实现工作有条不紊。第三是业务平台化,集团公司作为产业投资管理机构,具体业务由各业务平台进行专业化经营管理,业务平台的专业运作水平快速提升,干部员工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第四是管理数字化,通过大力推行“五化运行模式、五集中管理模式、五类关键经营指标”为主要内容的“三五”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第五是文化一体化,集团企业坚持“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核心理念,倡导“创新、绩效、和谐、责任”的企业文化,推行“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和“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的“三宽三力”的行为准则,形成了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竞争者和谐、与员工和谐的文化氛围,成为促进集团健康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五是坚持正确的企业方向。集团注重履行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独特优势,大力推进职工民主管理,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把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集团规范公司治理、强化管理整合、创造优异业绩,主动履行经济责任;强化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三新”产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重视安全生产、增加社会就业、援助贫困灾区,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集团主张开放合作的国际化思路,注重与当地政府、企业和居民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坚持为驻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企业既根植于社会又要回报社会,中国建材集团坚持把建设创新绩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责任型的“四型”企业发展思路贯穿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始终。
正确认识集团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企负责人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做出了深刻分析和全面预测。总体上看,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复杂变化。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仍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从国内看,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和有利条件没有变。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得到巩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各方面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为一些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建材行业来看,过去10年,尤其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建材行业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在规模上,水泥、玻璃等主要建材产销量大幅提升,均稳居世界首位。在技术结构上,建材主要产品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干法水泥、高档浮法玻璃等先进生产力比重大幅提升,新型建材、玻纤等复合材料呈两位数增长,碳纤维、TFT玻璃和太阳能光伏玻璃等产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建材主要行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一批大型建材企业和企业集团迅速成长,市场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区域市场竞争更趋有序,建材行业整体效益大幅提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建材行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仍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需进一步加强,低碳绿色工艺、产品需进一步开发推广,大企业集团仍需继续培育,行业规模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些构成了“十二五”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今后10年将是建材行业的黄金10年。与建材工业密切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及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拉动效果将继续显现。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市保障房和新农村建设将带来建材的刚性需求。国家结构调整的政策、资源能源的限制与节能减排的压力,在抑制供给的同时促使建材供需关系的天平逐渐向着生产企业倾斜,推进行业发展朝着重视质量、品种和效益转变。随着对技术创新、专业化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建材行业将展开大规模的结构调整,进行技术升级与联合重组,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和布局将不断优化,低碳建材和新能源材料将继续引领中国建材产业和技术发展,大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将不断增强,从而彻底结束多年来企业过于分散、市场竞争无序的局面,迎来中国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也要看到今后一个时期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新的挑战,过度依赖消耗能源资源求发展已难以为继。我国建材行业要应对碳排放等问题,实现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就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集约化、低碳化的道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认真分析行业形势,中国建材集团对未来发展做出了积极而正面的判断,认为仍然要抓住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安排集团的“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同志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大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加强“三大保障”。“一大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五大战略”是: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和谐发展战略。“三大保障”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提供动力保障;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增强监管有效性,提供体制保障;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供组织保障。
“十二五”央企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符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精神,也是现阶段大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是央企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做大到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到现在的做强做优,这些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既有继承性,又反映了企业成长的内在规律。按照国资委做强做优中央企业的要求,中国建材集团要着力完成四大任务:一是创造优秀的经营业绩,为出资者保值增值,为国家创造财富,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二是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带头执行国家政策,发挥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成为产业创新的引领者;三是提升“走出去”水平,进入国际市场参与资源配置,成为建材行业与跨国公司竞争的骨干力量;四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做国家和人民信赖的企业。经过“十一五”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建材集团已经完成了成为行业排头兵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具备了坚实的企业创新、产业制造和国际化的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做强做优,与先进的跨国公司对标,下大力气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与发展质量,通过“十二五”5年的努力,把中国建材集团建设成为又强又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企业。
面向“十二五”,努力实现集团发展质的飞跃
在中国建材集团2011年工作会议召开前夕,王勇主任百忙之中发来贺信,对集团“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集团“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建材集团为目标,加快推动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强管理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国际化经营力度,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发展质量新的飞跃,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表率作用,为促进建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国资委领导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希望极大地鞭策和鼓舞了集团全体干部员工的发展信心与工作热情,为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
集团工作会议始终贯穿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和王勇主任对集团的要求,吹响了集团“十二五”发展的进军号。“十二五”期间,中国建材集团将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期,在做强做优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做强做优就是要做到“四强四优”,即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社会形象优。按照国资委的要求,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以下特征,即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建材集团将通过突出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突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突出联合重组和资本运营、突出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突出“大建材”和“走出去”战略,实现在转型中发展、在调整中前进,将集团建设成为又强又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产业集团。
(一)突出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
2010年,中国建材集团已经成为资产总额过千亿元、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保有专利数超过一千个的“三过千”的建材行业排头兵企业。以此为基础,集团确定了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争取实现利润总额80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500亿元、争取实现利润总额200亿元的经营目标。“十一五”期间,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近9倍,在做强做大上成绩显著;“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进一步做强做优上,这要求集团在做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
在突出经济效益方面,中国建材集团将继续深化管理整合,推行“大五化”管理模式,强化目标管理、精细管理和对标管理,紧盯竞争对手、紧盯市场、紧盯价格、紧盯单位消耗成本费用,狠抓大客户、大项目、大订单,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在提升运行质量方面,一是开展积极灵活的资本运作,多层次多渠道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二是清理历史遗留的低效无效的资产,少数个别劣势企业。三是以“准四级”为限,继续压缩企业层级。除了中国建材股份公司由于下设南方水泥等特大型企业可以宽限至四级,集团所有子企业均以三级为限,不再向下延伸。
(二)突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中国建材集团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十二五”期间,我们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强化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上下功夫。
多年的实践表明,自主创新是中国建材集团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将在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完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增进新产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3个方面下功夫,实现思路创新、体系创新、模式创新。在思路创新方面,把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关键技术作为集团技术创新的着力点,充分发挥集团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优势,集中力量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用重大创新成果带动全局;切实加大技术投入,支持重大科技创新,支持所属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并优先享用科技成果。在体系创新方面,不断健全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调动和发挥所属生产企业和科研企业密切配合的积极性和热情,发挥集团协同优势;不断完善以总院为平台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集团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的创新支撑作用,促进科研院所向“集成化、产业化(装备化)、工程化、国际化”转型。在模式创新方面,在抓好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大力提倡集成创新,把集成创新作为现阶段中国建材集团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
根据“转方式、调结构”的方针政策,中国建材集团将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着力推进集团转型升级。一是实现集团从建材制造商向综合建材集成供应商的转型;二是推进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产业从“两高一剩”向低碳绿色转型;三是加快集团效益从以传统建材为主向以“三新产业”为主转型;四是实现进出口业务从普通建材进出口贸易向高附加值和资源型的贸易转型;五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从海外EPC模式向国际产业投资模式转型。
(三)突出联合重组和资本运营
事实证明,在建材这种既关系国计民生又高度市场化的基础原材料行业,过度的市场竞争对行业发展有着极大的伤害。2010年以来,各级政府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工信部公布了水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建材行业从此进入一个加快淘汰落后、推进战略重组的崭新时代。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中国建材集团提出,要引领水泥等建材产业实现四个调整:一是从过度竞争到适度竞争,实现产品价格合理化、行业价值合理化;二是从纵向价值比较到横向价值比较,即从与行业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比调整到在整个国民经济价值体系中比较;三是从技术结构调整到组织结构调整,即加快推进联合重组,增加行业集中度,提高大企业对市场的带动力、影响力,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四是从增量发展到减量发展,使水泥等行业的发展从过去追求大规模建设新线和大规模企业进入的方式,转变为走一条减量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中国建材集团要充分发挥央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成为建材市场健康化的引领者。多年来,中国建材集团坚持走联合重组和资本运营两轮驱动的道路,实现了企业的超常规发展。目前,联合重组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中国建材集团将抓住政策机遇,加快淘汰落后,实施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跨区域、跨所有制的战略性重组,为我国建材工业真正实现由大变强做出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继续积极开展资本运作,进行多渠道多层次权益融资,加快推进新的资本运营计划,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不断创新融资模式,以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推动充分竞争领域中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突出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
根据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中国建材集团在原材料选用上,提倡对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对城市和工业废弃物物尽其用;在生产制造中,追求废水、废气和污染物的零排放,确保工人的作业安全;在产品应用中,注重充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要在水泥、玻璃等传统产业继续开发新技术,积极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以完善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为主要目的,合理布局产品品种,大力推进水泥产品的“高性能化、特种化、商混化和制品化”,大力发展Low-E玻璃、TFT基板玻璃等产品,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与价值链。在新兴产业,继续加大“三新”战略实施力度,大力发展以新型墙体为主的轻质节能新型建材,大力发展低碳化、太阳能技术和高节能工业化新型房屋,大力发展太阳能薄膜电池和大兆瓦级风力发电叶片、碳纤维和海水淡化等新能源、新水源材料。要通过走绿色低碳的道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集团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节能减排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中央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要走在全国的前列,要起到国家队的表率作用。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建材央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仍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做到认识到位、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措施有力、体系完善、效果明显。“十二五”期间,集团将大力开发低碳节能和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降低物耗能耗和排废量,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抓好,为行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突出“大建材”和“走出去”战略
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中国建材集团将抓住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继续深入实施“大建材”和“走出去”战略。在“大建材”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一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发展水泥、钢材、木材三大业务,成为水泥制造商、建筑钢材物流商和建筑木材进口商,通过扩展建材行业的定义域,继而扩大建材市场的值域。二是与建设等相关领域央企开展深入密切的对接与合作,提供对大用户、大项目的统一外包式供应服务。三是大力推广与发展新型节能房屋体系,拓展我国旅游区度假房屋、新农村建设和海外政府公屋建设等市场。通过推进“大建材”战略的实施,实现集团从大型建材制造商向综合建材系统供应商的转变。
在加快“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建材行业是高度依赖资源、能源的产业。作为建材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要在加大木材、煤炭、铁矿等资源类产品进口的基础上,积极抢占海外资源,进行资源储备,加快在国外建设资源基地和贸易物流中转供应基地的速度;在出口技术与装备的同时,将国际业务向技术改造延伸,向生产管理延伸,向投资延伸。选择合适的地区与项目,尝试控股、参股等投资方式,探索集团产业“走出去”的新模式。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不禁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中国建材集团走过了二十几个春秋,经历了不寻常的发展历程。早期,为中国新型建材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曾几何时,在进入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步履维艰。但大家在困难中变革,在迎接挑战中前进,尤其是在经历了“十五”的艰巨改革后,在国资委的领导下,实现了“十一五”的跨越发展,开始步入“十二五”新的辉煌。展望未来,我们完全相信,在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建材联合会的关心指导下,中国建材集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调动集团全体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认真学习,解放思想,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一定能够在“十一五”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十二五”发展质的飞跃,将集团建设成为又强又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产业集团,为引领我国建材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