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明:垃圾焚烧能否走向协同处置?
垃圾焚烧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新建垃圾发电厂,将消纳焚烧垃圾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回收利用;二是利用已有的水泥厂,将经过适当预处理的垃圾送入水泥窑系统中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可以直接用于熟料的煅烧,节省或替代相应数量的熟料煅烧用煤。
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财力丰俭,会因地制宜采取垃圾发电或水泥厂协同处置两种方式并举的技术方针。然而,在我国,两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
在下表中,列举了2013年我国垃圾发电与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基本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的数量少的可怜,其固有的优势仍未被认可。
2013年,我国投产的垃圾发电厂有180家,垃圾焚烧炉约350台,全年烧掉垃圾约4000万吨,发电总量约112亿度,相当于节约(替代)标煤392万吨,产生有毒飞灰和残渣320万吨,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的补贴共计约51亿元。
同年,全国协同处置垃圾的水泥窑只有约12台,消纳处理垃圾总量约180万吨,节约(替代)标煤约35万吨,回收热量生产熟料约320万吨,无毒性飞灰残渣外排,无二次污染,仅获得地方政府补贴约1亿元。
相比而言,同样年消纳4000万吨垃圾,虽需要280台水泥窑协同处置,但能替代标煤800万吨,并且没有臭气、飞灰等二次污染之患。同时,相比高达600亿元的垃圾发电厂总投资,280台水泥窑需增设的处置垃圾设施总技改费估算为230亿元,只有前者的40%。
从2000年~2013年的累计数据来看,各级政府给予垃圾电厂的补贴已达500亿,同期垃圾电厂已产出有毒飞灰残渣2600万吨,是否都按规范深度密封填埋无从得知。
日本自1996年垃圾焚烧飞灰残渣填埋场发生泄漏事故以后,急忙设计出 “生态水泥”用以消纳垃圾飞灰残渣,至今已陆续关停了近1/4的垃圾焚烧炉,由垃圾焚烧逐步转向水泥窑协同处置,走向两种垃圾处置方式并举的途径。
值得庆幸的是,2014年5月,国家7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垃圾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水泥窑烧废得以获得发展的契机与平台。
然而,当前仍有两个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开放垃圾处置市场,打破有些行政部门对垃圾的垄断;二是中央财政对水泥窑烧废予以适当的补贴,因为水泥企业单纯预处理垃圾的成本约100元/吨,加上熟料减产和热耗电耗增加的支出,计入替代煤的收入后,仅靠地方政府50元~70元/每吨垃圾的补贴是不够的。
笔者期望在7部委的统筹指导下,尽快制定落实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激励政策,早日付诸实施。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