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企业| 正文内容

    葛洲坝: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

    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产业经济发展由“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增长型”。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产能过剩矛盾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倒逼着传统水泥产业转型升级,水泥企业如何化挑战为机遇?

    葛洲坝水泥董事长郭成洲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公司围绕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新型生产技术开发、研究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三大主线,着力推进企业由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行业向清洁高效的现代产业转变,实现了由“灰”变“绿”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生态发展之路。

    做“水泥行业的环保领跑者”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葛洲坝水泥抢抓国家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战略机遇,以“成为水泥行业的环保领跑者”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新举措。

    郭成洲介绍,世人眼中高污染、高能耗的水泥企业,实则身怀吸污纳废的“神功”。

    葛洲坝水泥抓住新常态下水泥企业生存的关键,围绕节能减排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大胆研发和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推进环保发展。截至去年底,该公司所属窑线水泥企业脱硝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每年减排氮氧化物4000吨,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脱硝减排任务。

    围绕资源综合利用,葛洲坝水泥通过技术创新,精确优化控制配比,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湿粉煤灰、脱硫石膏、石灰石尾矿等废弃物代替高价格的传统混合材,同时积极研究在水泥生产中应用钢渣、磷渣、磷石膏及尾矿等各种大宗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

    郭成洲介绍,近年来葛洲坝水泥将目光投向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积极参与城市环境建设,“推广应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就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强强联手,助力生态发展

    2014年11月20日,葛洲坝水泥与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研究及应用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公司——中材国际强强联合,成立了葛洲坝中材洁新(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葛洲坝洁新科技”),快速推进利用水泥公司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项目。

    据介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已率先在葛洲坝水泥老河口公司示范应用。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系统集成及工程化应用技术,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00吨,年处理老河口市及周边地区城市生活垃圾总量15.5万吨,可满足老河口市及周边地区城市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处理过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确保了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郭成洲表示,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与运营,葛洲坝水泥将进一步加强技术、资源整合,完善、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从点到面、从省内到省外的快速复制、推广的发展模式,从而在价值链整合过程中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为“成为水泥行业的环保领跑者”提供坚实支撑。

    预计在“十三五”期间,葛洲坝水泥所属窑线企业将全面启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日前,葛洲坝水泥松滋公司刚刚完成与松滋市委市政府的合作谈判。

    技术引领,抢占先机

    据洁新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系统集成及工程化应用技术是在汲取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借助调查研究、实验分析、实践验证、工程总结等方法,历时17年研发才完成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独创特征和知识产权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系统集成技术。该技术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洁新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在不影响水泥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专有垃圾预处理技术,将分选合格后的厨余物,按其灰分的化学成份要求参与原料配制,并进入生料粉磨系统进行低温烘干和粉磨,以替代部分生料;并研发了适合我国利用水泥窑炉安全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预处理集成创新系统技术和水泥生产配套接纳集成创新系统,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目标和环境指标的控制要求。该技术获得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2010)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2-2013)和中挪“中国危险废物与工业废物水泥窑共处置环境无害化管理”项目的支持。2014年10月,该项目研发成果荣获2014年度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责任编辑:GC05]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