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投资| 正文内容

    铁路项目审批加快 资金仍是掣肘

    [ 中部某地方铁路局人士昨日告诉本报,今年投资建设压力比往年更大 ]

    [ “货运改革并没有预想的好,民资引入状况不佳,铁路发展基金主要投向国家级项目。对地方来说,现在主要寄望于土地综合开发。” ]

    步入8月,铁路全年投资额度仍有超过七成未完成,多项融资举措也还未见钱。

    国家层面火速加大融资措施推进力度的同时,地方开工热潮已现端倪。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近10日来,天津、四川、湖南等地纷纷公布轨道规划和重点工程进度。

    本报记者昨日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前几个月的融资不佳导致资金到位不及时,进而拖慢了整个投资进度。更不乐观的是,7月投资增速出现回落,这让本年余下月份投资压力剧增。

    “事情千头万绪、融资任务重、货运改革成效甚微、体制改革不能停滞……但目前最重要的还是保证投资,中央多个部门已经加入铁路建设的部署。”上述知情人士称。

    最大问题仍是资金

    一位官方研究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对于地方来说,靠投资拉动经济是最保险也是他们最擅长的。在政策暖风推动下,下半年铁路修建将有可能出现新高峰。

    在各地披露的消息中,地方“一把手”几乎都亲自参加了铁路项目部署。

    20日,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等代表成都市与成都铁路局召开2014年第3次协调会,研究铁路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强调确保成绵乐客运专线在今年年内开通,提出加快火车站改造工程。官方称,为更好推进铁路建设,成都市与成都铁路局建立“双月例会”制度。

    此外,湖南省株洲市近日发布消息称对城际铁路、地铁、有轨电车的廊道预留及设施用地进行规划控制。在规划期内,株洲将建设“娄—醴”城际线、“长—衡”城际线、“醴—茶”城际线三条城际轨道。

    成贵铁路项目19日召开建设协调会,确保建设进度。同日,天津公布建设铁路、公路、管道及货物集散枢纽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交通体系。

    与此同时,新项目的审批也在加快。国家环保部近日正式批复黔张常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计划今年10月动工。

    中部某地方铁路局人士昨日告诉本报,今年投资建设压力比往年更大,政府关注度的提升确实带来很多行政上的便利。但目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资金。

    “货运改革并没有预想的好,民资引入状况不佳,铁路发展基金主要投向国家级项目。对地方来说,现在主要寄望于土地综合开发。”

    他表示,即使这样,各地开工和规划的热情还是很高。“谁都不想错过这波红利。”

    下半年需完成近6000亿投资

    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压力与日俱增。

    前述知情人士称,近几期会议强调最多的都是力保完成年度投资,同时全速推进各项融资措施。

    铁总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国家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159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9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69亿元,同比增长6.8%。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最新数据显示,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9.6%,增速提高5.4个百分点。对比前几月增速出现回落。

    按照全年要完成8000亿元的目标,国家铁路下半年需要完成投资接近6000亿元,超过总投资七成,几乎是上半年完成额的三倍。

    兴业证券近期发布报告称,结合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急剧回落,经济再次下行压力应会提早到来,稳增长政策将会持续出台,最主要的着力点将是加大投资力度。要确保今年GDP增速,除加大短期投资力度外恐怕别无他法。此时将会要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同时降息以降低融资成本。

    有市场人士分析称,近期铁总表态将建立“中国铁路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务院又发布《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这意味着融资问题已经影响到铁路投资提速。

    前述地方铁路系统人士称,目前多项融资手段中最被看好的是土地综合开发。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轨道沿线土地为各种地产开发商垂涎的重点对象,一旦放开,会吸引大量资金进入。铁路系统可以由此回收一部分资金,同时城镇化也得到推进。


    [责任编辑:GC05]
    打印 | 标签:资金,铁路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