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宏观| 正文内容

    2014年CPI控制目标难降

    货币政策调控面临两难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为2014年经济的“定调会”,提及物价调控内容甚少。
    但PPI与CPI形成的剪刀差将使得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显示,央行选择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使CPI超出控制目标,过紧则会进一步加剧PPI下滑压力。

    CPI目标仍需保持在3.5%
    国家信息中心等部门建议2014年CPI涨幅控制目标仍定为3.5%,通胀预期增强、蔬菜和猪肉价格回升、劳动力成本上升、货币环境稳中偏松和翘尾因素增加将推高物价涨幅。预计2014年物价涨幅比2013年有所扩大,实际可能达到3.2%。

    目前鲜有预测2014年实际CPI能超过3.5%者,但为价格改革留出余地是通胀目标高设的重要原因。

    目前,价格改革已经“听闻楼梯响”,长期依靠政府补贴维持2元低价的北京地铁正在上演一场围绕涨价展开的研究和讨论。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一旦全面放开,稀缺资源、能源领域的价格变动或推高CPI涨幅。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11月25日称,下一步,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的价格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要把价格改革与相应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统筹协调推进。

    政府控物价手段多

    不过,即便物价被价改等因素助推,政府控物价的手段仍然丰富。首先就是流通成本过高问题在高层的部署下,各地已经开始具体行动。

    2013年年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坚决取缔各种违规及不合理收费,降低偏高的通行费收费标准;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所有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全部免缴车辆通行费。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建议财政支出进一步向“三农”倾斜,增强农产品生产应对干旱和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大对主要蔬菜品种种植和生猪养殖的补贴力度,建立相应的保险(放心保)机制,保障供给稳定,避免价格过快上涨。

    此外,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告诉记者,房价是公众对物价感知最敏感的部分之一,它可以传导至非食品价格的核心CPI中。

    他建议,房地产调控应着重增加供给,逐步取代抑制需求的调控政策,切实将各地的房价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努力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稳定公众预期。

    货币调控面临“两难”

    2014年宏观政策的搭配依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考虑到结构性减税和加强民生保障而积极,但货币政策究竟是偏松还是偏紧,将极为考验调控艺术。
    这和物价形势的复杂直接相关,2013年前三季度,CPI维持了2.5%的温和同比涨幅,PPI则同比下降2.1%,截至11月已连续21个月保持同比下降态势,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也同比下跌2.2%。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吕风勇说,CPI和PPI,前者反映物价,后者关联经济,两个指数长期一升一降,使得货币政策面临两难。

    难题不仅在于政策取向 “松”和“紧”的二选一。吕风勇说,影响CPI上涨的结构性因素作用较强,过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推高CPI,但是过紧的货币政策对于控制CPI涨幅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会伤及实体经济,即货币政策具有不对称的作用效果,因此如何合理调整通胀目标、动态调节货币投放力度,将是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重大考验。

    业内的共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直接抓手在于引导资金更多进入实体经济并不断进行去杠杆化。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告诉记者,自2013年中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以“信贷规模逐步缩减”的方式微调其信贷及流动性政策,银行间流动性压力是这一政策转变的表现。

    他说,信贷放缓伴随着的是转变信贷结构所作出的努力:鼓励支持实体经济活动的信贷继续稳定增长,遏制可能涉足投机性金融活动的部分影子银行业务,其目的是在信贷放缓过程中减轻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GC01]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