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水泥30亿元实施对狮头集团的控股重组(狮头中联)
2001年8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狮头水泥成功上市。
这一总部位于太原市西山地区的国有水泥企业,相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大型水泥企业,成立较早。近十年来,狮头水泥几经沉浮,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仅20%,与同期其他水泥上市公司相比,净利润增速最慢。
一段时间以来,狮头水泥的表现让投资者有些无所适从。但山西证券分析师赵红在点评ST狮头的表现时,却给出了中肯的评价:ST狮头与中国建材合作,将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期望。首先,区域大环境预期逐渐向好;其次,中国建材凭借其自身的管理优势、规模优势、整合优势会助其一臂之力,ST狮头水泥的产能、盈利能力、利润水平、经营效率均会有大幅改善。预计未来5年,ST狮头将逐步走出低谷,收入和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给予“增持”评级。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树底下好乘凉。业务丰富、资产雄厚的中国建材集团的控股重组,为ST狮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1年,在太原市政府推动下,ST狮头与中国建材签订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建材将投入30亿元实施对狮头集团的控股重组,完成狮头水泥的搬迁改造和水泥生产的绿色转型。同时,中国建材将以太原为山西的总部基地,实施在太原及周边区域联合重组和新建,届时,水泥规模将达1000万吨。
ST狮头的控股股东为太原市狮头集团有限公司,是太原市国资委下属的市属企业。2001年-2011年,ST狮头水泥的产销量基本维持在130万吨-160万吨上下。2012年6月前,ST狮头位于西山地区三条熟料生产线中的两条已停产,最后一条生产线也于2012年7月底关停,仅剩朔州水泥生产线。
内忧外患的ST狮头,终于在今年看到了曙光。2012年,ST狮头与中国建材集团子公司中国联合水泥集团共同出资,设立了注册资本为5亿元的太原狮头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公司控股51%,狮头中联实施2×4500T/D水泥生产线,并配套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的工程建设。预计项目一期工程将在2013年下半年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ST狮头将新增水泥产能400万吨,是目前产能的9倍。
并购整合是行业主旋律
中国建材公司是此次并购的主角。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的水泥成为中国建材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占到公司总收入的70%。2.6亿吨的水泥产能使中国建材一举替代海螺水泥,坐稳国内最大水泥企业的宝座,总产能占到全国的12.6%。
赵红认为,2006年港股首发和再融资资金,使中国建材具有优异融资能力,强大资金优势和成功并购管理经验,使中国建材80%的产能靠并购整合而来,重组的水泥企业达到180余家。
其麾下的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和西南水泥这4家水泥公司,覆盖了东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中部和西北地区对其而言尚属空白,且西北基本已被另一央企中材集团所控,中部是其最可能进入的领域。山西省近两年水泥产能增长迅速,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掌控该领域,并购难度不高。
按照中国建材与ST狮头签订的框架协议,中国建材投入30亿元,对狮头集团进行控股重组,完成公司的搬迁改造和实现水泥生产的绿色转型,规划水泥产能规模达到1000万吨。中国建材全资子公司中联水泥与ST狮头共同组建狮头中联公司,将以狮头中联公司为主体,实施在太原及周边区域联合重组和新建。
赵红分析,预计狮头中联的实施计划,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利用现有的审批指标,先投资建设2×4500T/D水泥生产线,2014年-2015年水泥产能达到400万吨;2012年1月,双方同比例对狮头中联增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200万元提高到5亿元,按照吨建设成本350元-400元估算,投资金额须达到14亿-16亿元,行业准入条件要求自有资本比例须达到35%,目前的注册资本足够实现。
“十二五”山西水泥市场见底回升
根据山西省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交通基建领域达到投资2600亿元,是“十一五”投资的1.5倍,重点工程的累计投资将达到1.82万亿,涉及高速公路、机场、铁路、水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到38.5%以上。
2001年-2010年,山西省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水泥量由1.8吨降至0.5吨,按照0.5吨预计,“十二五”水泥需求量在2.35亿吨,是“十二五”的1.68倍,年复合增长率13.6%,高于“十一五”11.5%增速2个百分点。
赵红分析,山西省“十二五”期间将不再审批新水泥生产线,产能扩张速度逐渐减缓,相对较高的需求增速,“十二五”山西水泥市场供需矛盾见底回升,随之行业利润率也将由底部回升。因此,未来5年ST狮头逐步走出低谷的可能性非常大,收入和利润也将成倍增长。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