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企业| 正文内容

    李叶青:面对金融危机水泥行业的战略选择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中国建材行业也未能独善其身。主要表现为国内房地产业低迷,水泥市场需求萎缩;国内货币政策紧缩,水泥产业投资增速回落、工业利润增长放缓。2008年水泥需求增长小于2.8%,其中7、8、9三个月增长率为2.0%,为2000年以来同比最低值。国内外分析机构己将2009、2010年的水泥需求增长率调低至3-4%(过去为8%)。从水泥产量来看,2008年8、9、10月份全国水泥产量低于上年同期(在产能大于上年水平的条件下),水泥产量增幅和上年同期相比,也呈下降趋势,11、12月份全国水泥产量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由于国家强力推行扩大内需政策,加快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从去年第四季度起,水泥行业开始出现复苏迹象。

    展望2009年,中国水泥工业任重道远。从整体上说,2009年水泥行业供略过于求。水泥需求量增长将在O.8-1.10亿吨之间,与新增产能基本匹配,整体上基本平衡,但下半年将出现差异;上半年供求压力较大,而下半年随着需求量的集中释放,供求可能趋向平衡。从水泥价格变动趋势来看,上半年水泥价格依旧呈下降趋势,3季度之后随着需求拉动,将出现小幅上升,但全年均价可能仍低于上年水平。与之相适应,上半年毛利率依旧呈下降趋势,而3季度之后随着供需转暖和煤炭价格滞后复苏,水泥毛利率有望回升。

    而在此背景下,水泥产能递增的步伐依旧不减。据中国水泥协会初步统计,2008年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总投产120条新线,新增水泥熟料产能14334.4万吨,其中6000t/d生产线6条,5000t/d生产线66条,3000t/d生产线5条,≤2500t/d生产线43条,折算成水泥产能为2亿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08年全国水泥产量13.88亿吨,比07年增加6800万吨,增速为5.2%,而2亿吨的新增水泥产能比07年增长60.3%。假设08年落后产能淘汰量为6000万吨,则产能净增加1.4亿吨,过剩7200万吨。2009年,水泥产能仍呈上升趋势。

    具体说来,2009年水泥行业变化趋势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整体市场需求下滑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一些细分市场需求仍然不足。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受到严重影响,外需下降,致使2008年国内水泥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去年第四季度,国家大力拉动内需政策逐步到位,水泥需求量有一定回升。但今年第一季度为水泥行业传统淡季,受春节等传统节假日的影响,预计仍将延续疲软态势。1月份,受春节长假、寒冷气候、物流不畅等因素影响,加上2—3月份阴雨天气影响,水泥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从项目建设情况看,除重点工程水泥需求较大外,新开房地产项目巨降,前期的桩基础投入大幅下降;农村消费因外出农民工打工收入下降而放缓等现象已显现。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因产能扩张过快引起的市场失衡问题也已凸现。金融危机的影响客观上对水泥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水泥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将为优势水泥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营造新的发展环境。优势水泥企业将通过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赢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区域产能扩张过快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给供需平衡造成了潜在的巨大风险,许多新建大型水泥企业已出现亏损。

    三是煤、电及混合材资源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去年三季度,煤炭价格创历史新高,质量下降,给水泥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电价上涨,对于高能耗的水泥生产企业,也带来了新的成本压力,煤电成本已达160元/吨,占制造成本的75%之巨。同时,钢产量和发电量的下滑使混合材资源紧张,价格上涨,也进一步蚕食了水泥成本。预计煤电及混合材资源价格上涨仍将继续压缩水泥企业的盈利空间,使毛利润率继续下跌。虽然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际煤炭、石油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但国内煤炭价格未能同步下调,对水泥行业的传导远未到位,加之需求量增长乏力,水泥企业依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成本压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面对水泥市场需求萎缩、国内货币政策紧缩、水泥产业投资增速回落、工业利润增长放缓的严峻形势,由于国家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拉动内需,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对水泥企业的压力,使水泥企业短期内仍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问题是两、三年之后,或者经过更长的一段时间,水泥企业还能否呈高速发展态势?东部水泥产能过剩的窘况是否会在中西部复制?短期的暂时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否会演变成长期的根本性的问题?如何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陷阱”,理性发展,把水泥企业做大作强?这些都是水泥企业和投资者需要冷静客观对待,并予以认真解决的问题。

    1、理性投资,避免重蹈覆辙

    由于对水泥市场需求过于乐观的估计以及基于对落后产能被淘汰的地区会出现水泥短缺的判断,既激活了对水泥投资的热情,同时也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但因为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很大,生产设备专业化,环境影响巨大,退出壁垒非常高,所以,不顾市场容量,盲目扩大规模的做法是非理性的,要客观分析区域的市场需求,理性决策投资计划,避免新的过剩产能出现。必须树立“兼顾区域平衡的水泥人均需求量”的观念,在人均年产能达到1吨水泥的新形势下更要审慎地对待行业发展问题,不能重蹈钢铁、电解铝行业和东部地区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覆辙。目前,东部区域水泥企业过度投资的问题已显现,局部的恶性竞争将难以避免。一方面,作为水泥企业来说,不能仅仅把基建投资回收期作为整个水泥厂投资回收期,而要考虑如果不能发挥效益时的整个社会退出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水泥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在产能过剩区域的投资上做“减法”,综合考虑水泥企业分布的区域规划平衡,避免在现在平衡和略有缺口的中西部地区再次形成大的产能过剩,切实解决投资上的恶性循环问题。

    2、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2008年,全国完成水泥投资1,051.46亿元,同比增长60.76%,高出2007年同期近400亿元。2008年全国己开工建设的新水泥熟料生产线初步统计有208条,如投产将新增熟料产能24,177万吨。预计2009年末,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设计总产能为85,435万吨,实际产能可能突破9亿吨。按40%的42.5水泥,和60%的32.5水泥品种计算,可生产水泥14亿吨,总量已基本满足经济建设的市场需求。但国内水泥行业的特点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区域龙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普遍较低,市场影响能力较弱,企业盈利水平不高。

    2007年数据显示,一些发达国家水泥行业集中度已经达到80%,而我国的集中度仅为30%左右。提高产业集中度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是实行完全竞争,包括“打价格战”,以此理清市场,让能力不足的企业自动退出;二是通过企业间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我认为,联合重组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大型水泥企业(集团)、节约社会财富最为有效的方式,应对大型水泥集团实行有效的政策扶持。

    ——支持和鼓励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业整合,购并中小水泥企业,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加大对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增发股份、公司债券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对产能规模大、经营业绩好、商业及财务信用好、负债率不高的大型水泥企业,银行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其做大做强。

    3、加快立窑及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大水泥企业技术升级的力度

    众所周知,生产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能源消耗高、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较大的中小企业,至今还是我国水泥企业的数量主体,产量仍占将近40%,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远未实现。截止到目前,水泥机立窑企业共有4000多家,产能约5亿多吨。虽然从我国国情出发,未来一段时期,在一些地域范围内,立窑水泥完全淘汰退出市场会有一个长短不同的进程,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近些年来颁布的《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和《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凡是列入各地淘汰名单的立窑企业要坚持予以淘汰。到2015年,立窑和落后产能应全部淘汰出局。

    同时,支持有条件的立窑企业以区域市场需求平衡为导向,和大企业联手,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区域生产布局要根据区域的需求和经济半径来确立,而不能盲目地追求生产规模的超大型化趋势;在相对需求较小的区域,建立与水泥需求相匹配规模的生产线是可取的。即使是1000-1500t/d的生产线,也应达到现代化生产线的要求,而且必须拥有自有的独立矿山,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一般在3—5公里),矿山能可持续地运行,具有经济合理的运输条件;产品质量、能源消耗达到国家要求的先进水平。

    在做好立窑及落后产能淘汰的同时,要进一步推进水泥企业技术升级。据预测,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量70%t]寸,大约还有3000家左右中小水泥企业存在。届时的中小企业基本由两类企业组成,主要是传统立窑水泥企业,其次是市场容量大的发达地区的1500t/d以下的新型干法(包括干法预热器窑)水泥企业。与先进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相比,这些企业在能源消耗、环保、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不仅企业自身缺乏市场竞争力,也不符合节能减排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因此,面对强制淘汰和市场竞争双层压力的水泥企业,唯一出路是技术升级。政府应引导支持水泥企业按照能源消耗限额及环保、产品质量的统一标准,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进行脱胎换骨的升级改造。

    4、“抱团取暖”,竞争合作

    目前,中国水泥行业盈利水平很低,整个行业的盈利只相当于前几年国外一家大型水泥集团的盈利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必然的,但应在工厂运行质量上竞争,力争做到运转消耗低,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环保质量高,而不应简单地打“价格战”。因此,主张“竞合”,即水泥企业要竞争合作,不要竞争残杀。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更应该理性对待成本和市场问题,不能一味地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使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下降,而应理性地“抱团取暖”,共度时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满足社会环境的要求,更好地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5、运行环保,提高能源利用率

    目前,整体发展水平粗放、装备落后、布局不合理、恶性竞争激烈等现象较为普遍,劳动生产率比较低,落后生产能力比重大且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生态和环境压力大,企业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都是国内水泥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水泥工业为城市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水泥工业在优化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减少整体能源的消耗上仍有较大潜力,有许多工作需一步推进。

    ——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装备改造,使生产废气粉尘排放浓度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并积极实施矿山植被恢复,达到生产基地和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

    ——大力推广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用水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余热作为热源的纯低温余热发电,不仅发电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还可以缓解电力紧张的矛盾;同时,减少CO2排放,对保护生态环境,起着积极作用。

    一一提高替代能源使用率,减少天然矿物燃料消耗。科学运用替代性原料(AFR)代替矿物燃料,既能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安全地处理危险性废物,减少废物处理费用,为水泥企业节约成本,同时也能减少C02的排放量及对环境的污染。

    ——加大工业废渣利用量,降低熟料消耗。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充分利用本地和周边地区工业废渣,积极发展绿色建材事业,变污染型企业为环保型企业。

    ——水泥企业在其运行和发展中,要在更大程度和高度上表现出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6、科学发展,走循环经济之路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水泥企业应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进行根本变革,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优化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尤其是鼓励大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在投资的硬件和软件上给予企业充分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周边环境问题、相关电力配套供应设施等问题。

    ——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对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水泥企业,采取有力的措施坚决予以关停。同时,各级主管部门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小水泥退出市场的路径通畅,防止发生扰乱市场的行为。

    ——净化市场环境,做到公平公正。在产品质量、市场竞争秩序、交通运输监察执法、工商税收执法等方面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扶优扶强。例如,国家新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产品质量新标准(尤其是外加剂的使用)已实施,各级环保、质检执法部门应按照标准规定严格执法,确保水泥企业达标排放。应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而不应对小水泥网开一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在税收政策上,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退税的标准,将水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率、水泥质量与退税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环保、能耗政策上,应提高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于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应坚决淘汰出局。其中特别是在资源政策上,应统筹考虑资源配置的均衡,比如加强石灰石矿产资源管理和建设项目审批,对于不能采用先进开采技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能整改到位的,收回其矿山开采权。

    去年,我国水泥工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行业总体运行和发展情况良好。尤其是面对国内罕见的自然灾害、能源大幅涨价和国际金融危机日渐加深的影响,水泥工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要好于预期。

    去年水泥工业形势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产量增速回落,产值高速增长。统计快报显示,去年全国水泥总产量13.9亿吨,较上年增长5.2%,增幅较上年回落了8.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产值5062亿元,同比增长24.7%,增幅高于上年度2.3个百分点。

    (二)市场销售旺盛,价格有所提高。统计规模以上水泥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973亿元,增长24.2%:增幅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50亿元,增长24%。全年平均产销率保持在98.2%的高水平。全国水泥平均出厂价格289元/吨,较上年提高35元。

    (三)消化能源涨价因素,经济效益较大提高。2008年水泥企业煤炭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40多元/吨,电价平均上涨0.04元/千瓦时,仅此两项影响水泥生产成本费用提高350多亿元。但是,通过加强管理、  挖潜降耗,努力消化外部涨价因素,水泥行业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卜11月份水泥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3l%,利润额较上年同期净增加61亿元。预计全年水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80亿元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四)出口结构改善,国际竞争力增强。去年累计出口水泥及水泥熟料2604万吨,较上年下降21.1%。应该说,这是07年下半年水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08年日益加深的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影响的结果。但是,由于我国水泥工艺和装备技术的提高,水泥装备出口和水泥工程总承包在国际市场份额的继续扩大,彰显出国际竞争力增强。

    (五)自主创新取得突破,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由天津水泥院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台大型生料辊式磨投入生产使用,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日产5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装备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2008年底,全国已经投产的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达220多条,占全部生产线比例达到25%。此外,在水泥窑协同处理利用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垃圾等有毒有害废弃物方面也取得新突破,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六)淘汰落后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去年全国通过拆除生产线淘汰机立窑等落后水泥产能5300多万吨,超额完成当年淘汰目标。新建成投产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20多条,新增产能1.4亿多吨。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进一步提高到61%多,较上年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以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为主的并购重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纵观2008年,由于全行业的不懈努力,我国水泥工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但不容忽视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水泥工业的滞后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水泥也出现需求增长减弱、生产增速回落。如,去年10、11、12三个月水泥产量同比仅增长1.1%、2.8%和3.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多。12月当月已经有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水泥产量出现下降。一些地方不但小企业关闭停产,大型水泥企业也出现被迫限产或停产情况。从今年前三个月的情况看,水泥工业继续延续去年底那种局面,生产低速增长、销售形势下滑、价格大幅下跌、出口大幅下降,亏损企业和亏损额明显增加。

    当前影响水泥工业健康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局部地区正在加剧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2008年水泥投资964。35亿元,同比增长了69.84%。虽然这些投资项目大多数为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余热发电项目,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其中有一部分属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目前水泥项目核准权在省级投资主管部门,但实际上地方发改委、经委和外经委等多头审批。部分省为招商引资,将水泥项目核准权由省级下放到地级甚至县级,导致盲目新上项目、重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

    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深的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将继续坚决采取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特别是自去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中央新增1.18万亿投资扩大内需,加上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约4万亿元,重点支持铁路、公路、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民生的安居工程、灾后重建等,己经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将得到逐步落实。这些都将对拉动水泥消费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影响水泥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样存在,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房地产投资明显下降,出口市场急剧萎缩,国内水泥产能总量过剩矛盾将日益突出。因此,尽管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仍将是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好时机,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将是前所未有的。

    为增强我国水泥工业抵御国际金融危机能力,化危为机,实现由大变强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年必须继续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各项工作:

    一是要严格新上扩能项目,控制好总量。特别是目前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经很高和几个水泥投资热点地区,一定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意见、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严格新上扩能项目,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为此,应探讨改进水泥投资项目管理,制定发布行业准入条件。

    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优化好存量。要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要求,继续落实好分年度、分地区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计划,公布具体淘汰落后企业和生产线名单,接受社会监督。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通过淘汰落后为先进产能倒出市场空间。

    三是加大技术改造,推动节能减排。重点支持水泥企业开展余热发电、粉磨系统改造和项目和处理利用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垃圾等生产水泥的技术改造项目。支持水泥矿山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技术改造。

    四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水泥工业规模经济效益明显,今年水泥仍是国家重点支持并购重组的行业之一。对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继续在项目投资以及重组兼并中的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优先支持,尽快提高产业集中度。

    五是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继续鼓励企业出口水泥成套装备和工程技术服务;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直接到海外投资建厂。鉴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在蔓延,应考虑在适当时机恢复水泥出口退税政策。


    [责任编辑:GC02]
    打印 | 标签:华新,李叶青,产业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