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独家| 正文内容

    T型战略是海螺发展战略的基石

    海螺在长三角布局:大规模生产基地群+长江物流+大容量水泥消费城市群。

    大家都知道对于连续生产水泥制造系统的制约来自于库存,库存容量的波动引发了价格升降,又反作用于生产,海螺是如何化解库存制约的呢?

    海螺的熟料库容量较大,一般配置在10万吨,最重要的是水路和公路的运输差别在于:长江好比动态的仓库,江面有扩展性,沿江有延伸性(核心巿场:长三角;延伸市场:北至天津、辽宁,南到福建、广东);国际市场);加之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广布大型粉磨站,形成巿场复盖网络,虽然海螺沿江熟料生产能力达到日产20万吨(4000辆50吨大卡货运量),通过海螺的沿江布局给消化掉了,三个环节分摊了库存压力。

    海螺的成本优势来自于系统成本:熟料基地(规模化生产成本)一一长江(物流成本)一一粉磨站(贴近市场,混合材成本)。海螺将上述三点都做到了极致,并且系统集成,系统成本愈发突显,若再考虑环境成本(今后必然加大),这是生产工厂+公路运输+工地的生产物流模式根本无法相比的。

    海螺的分布式大型粉磨站群是巿场最前沿的触角,这有别于单体企业。巿场上都说海螺是根据库存定价,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海螺在长三角有几十个粉磨站,海螺对巿场的判断不是对某一个基地或粉磨站的库存进行市场研判,海螺所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海螺的生产一物流一销售是系统控制的,所以海螺的信息系统和生产一物流一销售系统相配套,这就是大家在巿场上看到海螺的表现:巿场好,海螺价格拉的起;巿场下滑,海螺让利不让巿,用成本优势保持市场的份额不丢。这就是海螺不是对某一个点的库位做出判断而是基于全局或局部相关区域的库存做为巿场定价的依据。

    一位民营老板总结在巿场上的策略:紧跟海螺,海螺涨的时候跟紧,多跟一天,多挣一天。这是他多年在巿场上搏奕拼杀悟出的道理。但他也说,要想跟住海螺,首先要具备一定实力,第二,市场嗅觉要灵,第三,决策要果断。

    华润在两广西江复制了海螺长江模式,一位华润老总是这样解读的:大规模生产基地+西江物流+珠三角城市群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基地规模化连续生产运转,高运转保证了低成本,华润在两广必须确保平南、封开两大基地的高运转,从而实现大规模生产、高效率物流相匹配,实现系统成本最优,利润最大化。

    这应该是从巿场角度对沿江规模布局的最好解读。


    [责任编辑:GC03]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