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谋:台泥收购昌兴水泥 有益华南市场
数日前,台泥国际将收购昌兴矿业大陆水泥业务(除安徽巢东水泥)的消息横空出世。这一被誉为2009年末中国水泥行业最大的并购案件甫一传出,即在原本就不平静的水泥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各方人士都沉湎于台泥登顶“华南一哥”的重大变局,纷纷猜测昌兴矿业为何背离海螺这一“铁哥们”的时候,中国水泥网总顾问、原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却高屋建瓴地指出:这一并购案件对两家企业,乃至整个华南市场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
昌兴出售 “顺理成章”
11月30日,台泥国际与昌兴国际同时发布公告,称双方签订一份与潜在收购有关的谅解备忘录,据此,台泥国际将向昌兴国际购买旗下水泥子公司昌兴矿业在中国大陆地区除安徽巢东水泥之外的全部水泥产业,预计涉及总资金将达40亿港元,涉及已建成水泥产能1000万吨,在建产能600万吨。
12月4日,通达水泥万里行团队访问昌兴矿业香港总部时了解到,这一涉及金额高达40亿港币的超大规模并购案件从双方表露最初意向到联合签署谅解备忘录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期间“甚至没有讨价还价”。由此可见,昌兴矿业早就下定了出售大陆水泥业务的决心。
昌兴刚开始进军大陆水泥行业的时候或许也怀抱着割据一方的雄心壮志,但是在群雄并起的中国水泥行业,昌兴毕竟是个后来者。虽然昌兴的水泥业务不断扩张、效益日渐提高,但还是没有在地区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没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绝对优势。
对于昌兴水泥业务的出售,王局长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顺宏观调控之理,成台泥宏业之章。这对于提高地区水泥行业集中度是一件大好事。
随着国务院38号文的下发以及政府对新增水泥产能控制的逐步增强,联合重组成为水泥企业进一步壮大的必由之路。昌兴矿业也很清楚:在规模产生效益的水泥行业,如果无法占据竞争优势,就不如趁早抽身,做上一笔好“买卖”后,专心投身于公司主业。
台泥接手 利莫大焉
早在几年前,起家于宝岛台湾的台泥就将其业务重点转移到大陆了。截止到2008年底,台泥在台湾的水泥年产能约为1000万吨,而在大陆已建成的年产能则达到2000万吨。与港资的昌兴矿业不同,水泥一直是台泥的主业,要想把企业做大,水泥产能的扩张是其必然选择。在这方面,台泥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2012年产能达到5000万吨。
近年来一直埋头“深耕华南”的台泥不是没有扩张水泥版图的打算,台泥董事长辜成允曾表示,如有合适机会,台泥会考虑向其他地区发展。拥有辽宁、贵州、重庆等地在建水泥产能600多万吨、有意出售水泥业务的昌兴矿业,无疑为台泥提供了最合适的机会。
对此,王燕谋局长表示:“并购是扩张业务的好办法。”然而,对于今后台泥在华南以外市场——尤其是即将出现产能过剩的重庆等地——的发展前景,王燕谋局长却认为“不太乐观”。同时,他认为,从华南市场来看,这次收购对台泥来说,还是很有利的。
并购完成后,台泥的水泥产能将提高至4300万吨,离5000万吨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在广东市场上,凭借昌兴手中的产能,台泥足以在产能上超过另外两家水泥生产商——华润和海螺,为进一步扩张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说,台泥此次收购瞄准的就是昌兴在广东英德龙山的三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它之所以看重这三条生产线,不单单是因为它们可以增加台泥总产能,更因为它们优越的地理位置。
2009年9月以来,广东水泥价格涨幅之大实属罕见:两个月内水泥三次提价,吨水泥价格累计涨幅超过100元。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严重的旱情致使广西至广东西江黄金水道水位下降,而深层原因则在于两广地区的水泥布局。
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水泥消费重镇,但是由于该地区石灰石资源缺乏,生产的水泥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借助发达的西江水系,只需极低的运费就可以把水泥从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广西运至广东。据统计,广西每年向广东输送的水泥约为1500万吨,相当于广东新型干法水泥总产能的40%。华润、台泥、海螺等大型水泥生产商都在广西建有庞大的熟料基地。一旦西江航运被旱情截断,广西的水泥要通过铁路或公路运送到广东,其运费要比水道高3-6倍,结果必然导致水泥价格急速攀升。
台泥之所以选择在两广大旱之年收购昌兴在广东的熟料基地,或许正是基于让生产基地更靠近消费市场、尽量规避自然因素给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等方面的战略考虑。
华南市场 形势趋好
台泥收购昌兴水泥的消息出来后,很多媒体都认为华南水泥市场大局已经改变,并时刻准备着围观华南三大水泥巨头相互“掐架”的好戏。
但是,王燕谋局长凭借其在中国建材行业多年的经验判断:珠三角水泥市场不会有大的改变,因为此次台泥收购虽然提高了台泥在水泥市场上的份额,但没有大幅改变珠三角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没有改变地区价格决定权。同时,他认为,此次并购会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增进珠三角两大水泥生产商的协同与合作,对整个华南水泥市场是利好消息。
在广东市场上,台泥从昌兴矿业手中收购的不仅包括三条全资生产线,还包括四条英德海螺水泥生产线25%的股权。另一方面,台泥是海螺H股的长期股东,两者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台泥与海螺在华南市场上可谓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
常言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何况这个“他人”更挟虎狼之勇。但是在双方基本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吞并谁的时候,可以预计,两家关系密切的水泥生产商为了各自的利益,很大程度上会选择走市场协同之路。
对于近日来风起云涌的华南水泥市场,王燕谋局长持乐观态度。原因有二:其一,华南市场新型干法水泥产能不过剩,随着国家对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的逐步加大,新型干法水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据统计,2008年,广东地区水泥总产量为9484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为4831万吨,只占51%;广西地区水泥总产量为5111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也才占到60%。两广仍有40%左右的落后水泥产能急需被淘汰,这就为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留下了广大的发展空间。
其二,华南水泥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市场格局发展良好。台泥、华润和海螺三大企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控制了一半以上的华南水泥市场,大企业之间的市场协同相对较好。华南地区水泥市场良好的发展局面,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对于中国的水泥行业,这位管理建材行业多年的老局长希望各地企业坚决执行国务院38号文的要求,克服盲目发展,在保增长的前提下,克服或防止局部产能过剩现象;同时希望大型水泥集团抓住国家宏观政策提供的机遇,积极进行行业重组与整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