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水泥地理| 行业新闻| 产业| 正文内容

    东北水泥企业新的举措值得全国同行给予关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的主体作用,自3月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以来,“兼并重组”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同样也是水泥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因此,会议认为,提升合作层次是加快兼并重组的关键。而在2月27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同中国水泥协会制定了《水泥行业推进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水泥行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应有快速提高,其中,国内前十大水泥生产企业(集团)水泥产品的市场集中度达到45%以上;全国培育出5~10家产能过亿吨,矿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强的企业集团;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内的前4家大水泥企业的区域市场集中度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的前十家企业(集团)的市场集中度达到80%左右。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3491家,平均产能规模约90万吨;而美国有39家水泥公司,平均产能规模为210万吨。悬殊的数字背后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能严重过剩,相当一部分企业节能减排不达标,相当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低于银行利率的事实,特别是东北地区熟料产能过剩超过32%,水泥产能过剩超过54%,已经成为全国过剩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存在巨大投资风险。

    水泥行业亟需打破发展的桎梏,而加快兼并重组是解决行业困难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东北地区以兼并重组理念、创新经营的新模式来促进东北水泥行业的发展,推进市场经营模式的创新,通过相互参股、委托经营等方式,有效维护市场供需平衡,制止恶性竞争行为,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对召开东北重点水泥企业兼并重组研讨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意义深远,维护了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共同利益,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转型和进步,值得行业媒体和全国范围重点水泥企业给予关注。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主持人,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表示,东北地区的做法为中国水泥工业“十三五”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中国水泥协会将全力支持东北地区水泥协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辽宁省水泥协会会长王友春、黑龙江省水泥协会会长赵君及与会企业代表,也表达出了共同的心声,坚决支持加快化解东北地区水泥产能过剩、遏制新增产能、实现东北地区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参与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协调小组秘书长于本良表示,将根据会议代表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推进东北地区水泥企业兼并重组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产能过剩问题是在长期发展中累积形成的,必须由水泥行业发挥自身能动性来解决。水泥重点企业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带领行业转变的重任,应该适时调整战略,由量的发展转向质的提高,由对小企业的兼并转向大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由独资收购转向产能置换,用加快兼并重组来提高产能集中度和市场话语权。

    早在去年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中,就对水泥行业发展提出了目标,“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35%,形成3~4家熟料产能1亿吨以上,矿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强的建材企业集团”。

    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都已把水泥行业的发展聚焦在兼并重组的意义中来。因此,加快推进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水泥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尤其将给予大企业集团更多整合行业的市场空间。接踵而来的市场化改革,无疑将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推动资本市场兼并重组迎来新一轮高潮,中国传统产业的兼并重组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进。


    [责任编辑:GC02]
    打印 | 标签:企业,东北,举措

    水泥地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水泥地理gcement已申请注册,凡本网注明"来源:水泥地理"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水泥地理"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泥地理"。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随时了解市场行情